医疗
疾控科普 | 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4-24

2025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预防接种是落实国家“预防为主”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具体表现,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远离疾病威胁,筑牢健康防线,请与我们共同行动,了解疫苗、接种疫苗!

 

一、疫苗接种: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疫苗接种,这一看似简单的医疗行为,实则是人类公共卫生领域的伟大成就。它通过引入经过特殊处理(如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或其成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在遭遇真实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防御,保护个体免受疾病的侵害。这一过程,就如同为身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免疫长城,抵御着外界疾病的侵袭。

 

通过疫苗接种,全球于1980年消灭天花,我国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主要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降至历史最低发病水平,如我国14岁儿童中的乙肝流行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20年的0.30%。

二、我国疫苗的分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可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类。

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政府免费提供并强制接种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居民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义务。如果不接种这些疫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入托、入学等。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居民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的其他疫苗,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可以使受种者获得更全面的免疫保护。常见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有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三、疫苗:给儿童最坚实的防护!

宝宝出生后从妈妈体内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母传抗体),但随着宝宝的成长,在出生6个月后母传抗体逐渐减弱、消失,而此时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成为传染病的高风险人群。因此,按时、按程序接种疫苗,成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乙肝疫苗到脊髓灰质炎疫苗,从麻疹疫苗到白喉疫苗,每一种疫苗都承载着守护儿童生命健康的重任,通过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无数儿童得以免受这些严重疾病的困扰,健康成长。

四、疫苗不只是儿童的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并非儿童的专利,人的一生中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应的疫苗来提供保护。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以及女性等特定群体,都有相应的疫苗可以预防流感、肺炎、宫颈癌等疾病。因此,在重视儿童预防接种的同时,成年人也应该主动接种疫苗,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成年人适合接种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23价肺炎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乙肝疫苗、戊肝疫苗、水痘疫苗、狂犬疫苗等。

五、接种疫苗安全可靠?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国家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从而保证上市获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遵循科学、严格的工作规范,确保疫苗接种安全,并对疫苗接种全流程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每支疫苗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六、疫苗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前应提前了解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接种前要阅读并签署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了解疫苗作用、禁忌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要如实告知接种人员自己或受种人的健康状况;疫苗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

接种疫苗后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发热或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瘙痒,属于正常现象,可继续观察。如出现持续高热等异常情况,请及时就医。

七、接种疫苗,筑牢全民健康“长城”!

疫苗可以保护大多数人,接种疫苗的获益远远大于感染疾病造成的风险。疫苗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当人群中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的水平,会形成群体的免疫屏障,病原体传播路径就会被阻断,无法接种疫苗的脆弱人群(如免疫缺陷者、重症疾病患者等)就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从而遏制其流行态势,因此疫苗接种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通过接种疫苗,于个人可降低感染疾病后的发病风险和重症死亡的风险;于社会可减少因疾病流行导致的医疗资源挤兑、劳动力损失和经济停滞,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每一个人的接种都在为整个社会建立更强的免疫屏障,筑牢全民健康“长城”。

 

八、科学认识疫苗,不信谣不传谣!

接种疫苗能够挽救数百万生命,是公认的最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作为公民,我们应始终以科学态度正确看待疫苗接种,坚持从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谣言干扰,主动接种疫苗,共同构建健康免疫屏障,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供稿 | 获嘉疾控 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