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
获嘉县对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反馈公示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8-30
        我县发布公开征集群众对我县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期间,共计征集到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6条,县政府食安办将问题和建议汇总后反馈至获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将相应解决措施归纳并予以回复如下:

        一、食品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共1项)。

        问题:小作坊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较差,建议加强监管。

        反馈回复:针对小作坊生产活动场所不能保持良好环境卫生状况的现象,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责任意识。定期组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活动,学习《食品安全法》、《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教育引导从业人员自觉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2.加强监管力度,重点检查整治。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提升整体环境水平。严格按照“许可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重点对小作坊周围是否有明显污染源、生产加工场所是否卫生、生熟食品是否分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规范以及防鼠、防蝇设施是否安装到位等方面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当场指出,给予责令限期整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拒不改正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二、食品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共3项)。

        问题1:买到不合格食品,怎么办?

        反馈回复:请保留证据,向所在购物地乡镇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问题2:超市的食品质量是如何监督管理的?

        反馈回复:1.强化日常检查力度,规范超市各环节食品质量的管理程序。

        (1)从事食品经营的超市,应依法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

        (2)超市公示栏内容要求完整齐全。风险等级评定、负责人和监管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检查结果等按要求公示。

        (3)超市建立并落实各项制度,如建立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和公告及处置记录,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进货程序,对于购进的猪肉制品产品,还应检查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4)散装食品标签和防尘设施要完善到位,食品柜定期清洗消毒要有记录。

        (5)低温冷藏食品按储存要求在保鲜柜中存放。

        (6)保健食品、进口食品、转基因油要有专区并有明显标示。进口食品要有供货商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格证明材料。

        (7)农产品标签要有品名、产地,供货商联系电话。食品安全员培训计划、内容和记录一年不少于40个课时。

        (8)超市应定期自查,有自查报告。

        (9)食品安全处置方案、记录。

        2.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和监督抽检力度。

        加大对全县范围内超市经营的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及所用食材原料的抽检力度,特别是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蛋、奶、肉、豆制品、食用农产品等食品开展定期抽检行动。

        问题3:学校周边的小摊贩销售的辣条、无包装或简易包装的小零食,对孩子健康造成隐患,怎么办?

        反馈回复:学生饮食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我县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师生饮食安全。县政府食安办会同县市场监管局和县教体局在监督管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制定方案,统筹安排。印发《获嘉县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全面排查全县各类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清理中小学校(含托幼机构)校园及周边“辣条”等问题食品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广泛宣传学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切实增强广大师生食品安全意识,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印制《关于学生食品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等宣传材料10万余份并发放至全县每位学生、每个家庭手中。

        3.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对学校周边餐饮服务、食品经营及小摊点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央视3.15曝光的问题“辣条”产品、“五毛食品”经营者、学校周边与集贸市场的流动摊贩、无证照经营者以及经销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

        4.严格督导,严肃问责。县政府食安办、县市场监管局和县教体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工作不力、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或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和严肃问责。

        三、食品餐饮服务环节中存在的食品问题(共2项)。

        问题1:食品添加剂是否对人体有害?

        反馈回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使用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而正确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毒害作用。通常所说的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是指非法添加非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乱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所生产的食品则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监管人员重要的职责。同时,广大群众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尤其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

        问题2:建议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反馈回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直是县食品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重点。近些年来,我县食品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办理了一系列重案要案,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向好。

        在惩治假冒伪劣食品方面,2018年,我县执法部门先后组织两场不合格食品药品集中销毁仪式,累计集中销毁过期方便面、不合格饮料和食用油等食品100余个品种,累计13000余公斤,总价值30余万元。

        在农村群众集体聚餐管理方面,为有效管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获嘉县监管部门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的通知》、《获嘉县农村集体聚餐指导流程》,明确了监管部门、各乡镇食安办、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农家宴户主及经办厨师等相关人员职责,完善了农村集体聚餐工作备案登记、事前指导、现场指导、应急预案及报表统计等制度。每年,县政府食安办对全县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及农村集体聚餐厨师进行食品安全知识专项培训,并实行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指导通报排名制度,实施农村红白事“两证”管理(即厨师必须有培训证、健康证),摸索出一条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新路子。

        在食品安全责任险保障方面,为防范化解群众集体用餐的食品安全风险,县财政连续四年出资,为全县43万群众和3万多名在校就餐学生进行投保上险,累计参保费用共13.27万元,构建“政府出资+保险支付”双重保障模式,四年来,全县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