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抽检
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风险预警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12-16
夏季是野生毒蘑菇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近期,全国就陆续发生了误食野生毒蘑菇的中毒事件。为避免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公众饮食安全,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发布风险预警信息。
    一、毒蘑菇简介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目前,国内发现的毒蘑菇和可疑有毒的蘑菇172种,其中极毒能致死的近30种,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主要有:褐鳞环柄菇、肉褐鳞环柄菇、致命白毒伞、绿帽菌、鳞柄白毒伞、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头套状鹿花菌。
    此类毒蘑菇毒性成分十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较高。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广大消费者很难准确辨别。因此,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避免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
    二、消费提示
1.避免采食野生蘑菇
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避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特别是有食用野蘑菇习惯的消费者,不要轻信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轻易采食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选用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轻易购买私人采摘的野生蘑菇,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更不能轻易食用。
    2.在外就餐谨防野生特产
  由于目前,许多餐馆、食堂、旅游景区饭店、农家乐等餐饮单位打出野生、纯天然、特产等名号吸引顾客,各位消费者在就餐时,应尽量避免食用含野生蘑菇的餐饮食品,同时谨慎购买野生蘑菇。
    3.严把生产经营关
    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单位要加强原料检查,严把采购关,在生产、加工、销售野生蘑菇时,要确保可食蘑菇中不得混入有毒品种,以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4.误食毒蕈科学救治
    消费者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提醒家人朋友,可能误食毒蘑菇;同时,要立即催吐,并尽快送医救治。在等待救护车赶到现场期间,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