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科普】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3-19

—2025年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旨在贯彻社会共治理念,动员全社会全面行动、全力投入,营造全民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全民共享结核病防治成果的良好氛围,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结核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预防它、规范治疗它,就能有效控制它的传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吧。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又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体除毛发、牙齿和指甲外,其他器官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最常被侵犯的器官是肺脏,称为“肺结核”。得了肺结核如果不及时治疗,对个人而言会造成肺的损伤,从而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你的亲人和朋友。

 

二、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有的人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温馨提示:如果出现咳嗽、咳痰、持续低热、尤其是午后体温升高,夜间入睡后大汗淋漓即盗汗、浑身乏力,且大于两周以上,日渐消瘦或有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诊治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和定点医院就诊,到这些机构就诊可以享受政府的免费政策。

三、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结核杆菌主要以飞沫的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大量含有结核杆菌的微小飞沫排放至空气中,健康人一旦吸入含菌的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在与患者长时间密切接触的情况下,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

 

四、哪些人容易得结核病?

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不一定都会发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感染结核菌的毒力强弱和结核菌的数量多少;二是机体的免疫状态。以下人群容易患结核病:

● 儿童、青少年、妊娠或生产后妇女、老年人等人群抵抗力弱;

● 患有糖尿病、矽肺、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抵抗力低,容易发生结核病;

●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人;

● 生活过度紧张或疲劳过度,生活不规律等也易发生结核病;

● 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严重感染结核菌的人、医疗卫生人员。

五、肺结核的规范治疗?

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0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温馨提示:肺结核患者接受规范治疗数周后传染性很快下降,痰内结核菌明显减少,甚至失去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完成全疗程,达到治愈标准后,痰中查不到结核菌,就不再有传染性。

六、如何预防肺结核?

1、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卡介苗,能有效预防儿童严重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等。

2、健康生活,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调节心态,增强身体抵抗力,让结核菌难以攻破身体防线。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减少结核菌通过接触传播的机会。

4、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如果出现咳嗽、咳痰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 结语:携手抗痨,共筑健康防线 !

结核病不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结核病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向身边的人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疾病,共同营造一个“无结核病”的健康世界!

 

 (供稿 | 获嘉疾控 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