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志双扶”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道“良方”。一直以来,黄堤镇党委政府不忘扶贫初心,坚持“智志双扶”,全力描绘幸福生活的美好未来。
“过了今年,我养的羊就能超过40只了!”伴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一个略显消瘦的男人对着我们如是说道,他就是黄堤镇刘桥村的“智志双扶”优秀典型程运祥。
程运祥是黄堤镇刘桥村是一位建档立卡脱贫户,今年69岁,患有癌症。家中有未成年的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儿子身有残疾,一家七口全靠程运祥妻子和儿媳两人打零工过活。
黄堤镇刘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回忆起前几年的情况,不禁皱起了眉头。前几年程运祥每年只靠分得的5亩土地流转获得四千余元的收入维持生活,一没生活来源就找政府,主观上不愿意劳动成为程运祥一家脱贫难的主要原因。“没有扶志扶不起来的贫困群众,只有不对路的扶志法子。”镇帮扶工作组在进一步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程运祥年轻的时候养过羊,但随着儿孙的长大,儿子也因意外有了残疾后,家庭开销日益增大,羊也卖的一只不剩,再加上自己又身患癌症,才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因此,想扭转家庭现状,还得从程运祥身上,从他擅长的养殖上入手。”镇帮扶工作组和村支部书记、帮扶责任人进行了沟通,研究详细解决办法,立足“扶志”精准施策,进一步明确了要改变现状的途径首先是要重新给程运祥树立起“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的生活信心,从而激发程运祥一家的内生动力,建立起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益改变困窘生活的新方向。
镇帮扶工作组反复做足思想工作,把道理、思路、办法掰开揉碎了讲给程运祥听,程运祥的的思想观念慢慢开始发生了转变,眼眸中也慢慢有了希望的光芒。“从依赖中走出来”。新的生活方向有了,靠自己双手勤劳脱贫致富的信心也有了,怎么帮助爷俩真正走上脱贫致富路,成为摆在帮扶工作组面前的新难题。在与村“两委”共同商定后,多方统筹为程运祥化来了七只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帮扶工作组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程运祥多年前虽然自己养过羊,但属于家庭散养,长肉慢,产生效益时间长。“面对新问题,帮扶工作组再次意识到,要坚决避免‘给项目没给技能’的粗放做法。”帮扶工作组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坚决避免“扶智”缺位状况的发生,“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帮扶工作组和刘桥村支部书记把接下来工作重心放在了“扶智授渔”上,联系镇内养殖大户和企业,鼓励程运祥进行山羊饲养技术学习和实操工作培训。“激励式扶贫”很快见到了成效。程运祥学到了山羊饲养技术,对放羊、养羊的工作充满信心,还立下了创办自己的养殖场,靠自身的能力致富的目标。
如今,程运祥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程运祥的儿子通过村内帮扶政策,成为了村里的清洁工。程运祥养的山羊每年也能以每年10头的出栏速度,卖给清真回民,两人每年可以给家里增收2万余元,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程运祥说,“我非常感谢党和国家对我的帮助,他们不仅帮我摆脱了生活的贫困,更让我实现了精神的富足,给予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我在脱贫道路上收获了很多的爱与帮助,我希望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越来越多人通过养殖摆脱生活困境,用自己的双手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在黄堤镇党委政府的关怀帮助下,过去在脱贫户中出现的“等靠要”思想悄然发生转变。通过培育树立扶贫典型带动贫困户,使他们不仅从物质贫困中“走出来”,更从精神贫困中“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