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是封神文化“策源地”,有“百神之乡”的美称。明代许仲琳撰写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就是在获嘉完成的。回到三千余年前的商末,周武王姬发率诸侯军牧野一战定乾坤,商朝灭,周朝八百年天下就此启幕。
现在获嘉境内,除同盟山、武王庙等遗存外,还有照镜镇照镜村、彰仪、东仓、西仓……这些商周文化古迹,实为周武王伐纣克商之历史印痕。
让我们沿着“地名”的轨迹,一起回到过去的历史时刻,追寻遗落在历史长河里的故事吧!
“照镜村”与姜子牙的照妖镜
关于照镜村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个说法是,传说周武王会盟诸侯时在此地誓师,谋成牧野之战,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在纣王大败时,姜子牙在此地举“照妖镜”擒千年白狐“妲己”,故而得名照镜。
第二个说法是,商朝末年,商纣王在今获嘉城的北边(约在照镜村之西到今新村中间地段)修了一座行宫,常携妲己到此游玩。有一天纣王和妲己刚走到今照镜村西边不远处,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妲己被刮得衣冠不整,乌发散乱。风停后,当地一民女执铜镜为她整梳乱发。谁料想,这民女极会梳妆打扮,顿使妲己丽色大增。妲己就把这个民女带回行宫,使她成为自己的专职梳奴。与此同时,她还让纣王在遇到大风的地方筑了一座梳妆台,每游于此,便一边让民女在台上为她梳妆打扮,一边自己观览风景。为了记住民女向妲己献镜梳妆一事,当地人后来便将这里称名为“照镜”,也就是现在的照镜村。
民国二十四年《获嘉县志》记载:获嘉之北,有妲己梳手台;“妆台春望”为获嘉八景之一。今人李智诗云:“登临闲眺纣妃台,淑气熙熙朴面来。艳质已随春梦去,野花犹向夕阳开。宫墙瓦落埋黄壤,寝殿基存半绿苔。四顾山河增浩叹,商臣何事不兴哀。”另有“纣王曾建行宫于此”的记载。
到了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蘧伯玉隐居在与今照镜村相邻的“君子村” (即今获嘉巨柏村),他经常到当地找些老者为自己指出缺点和过错,自谓“照镜子”,使前来拜访他的孔子对此称赞不已,“照镜”之名,也因此更加声名远播。
“彰仪村”与周武王的仪仗队
彰仪,在照镜镇彰仪村,又分东彰仪、西彰仪。相传武王伐纣过宁时,为在同盟山举行战前誓师,曾经组织一支仪仗队,这支仪仗队受到武王的表彰,遂称此队为彰仪营,彰仪营驻扎的地方,后来就称“彰仪村”。 现在村子一分为二,东边的称“东彰仪”,西边的称“西彰仪”。
“东西仓”与武王伐纣的粮草仓
据传,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地驻扎粮仓和草仓。粮仓位于东侧,故名东大王仓营;草仓位于西侧,故名西大王仓营,清时分别称东仓营和西仓营。1948年以后才简为东仓村和西仓村。
地名的由来与传说,往往饱含沧桑,饱藏学问。照镜的每一个地名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与传说,走在照镜镇的路上便可以阅读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