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镇
照镜镇:乡村振兴有“馍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3-28

“昨天来晚了没买住,今儿赶早先给我来两张”3月27日下午,获嘉县凯旋路十里八乡串串香门口,专程赶来吃照镜镇东仓烙馍的小刘早早等在了摊位旁。

“马上就好”烙馍阿姨一边应声一边赶制烙馍,擀、挑、翻都在须臾之间,节奏感极强,像极了艺术表演。不一会儿,一张软乎乎、香喷喷的油烙馍便出锅了。近段时间,东仓油烙馍火遍网络,与之相关的各个平台视频播放量高达200多万,更有不远千里的外地人专程来到东仓村,一饱口福。这张烙馍究竟有啥来头?

微信图片_20240328085838.jpg

相传3000年前,周武王在同盟山会师盟誓,欲伐纣灭商,军需粮草屯于照镜镇东仓、西仓两村。怎料牧野之战期间连日大雨,火头军无法及时随军埋锅造饭,便在东仓召集村民用石头架着青铜鏊盘给前线士兵烤制大饼,以供军需。由于供给速度太慢,引起了军师姜子牙的注意,他亲自来到东仓,看到村民制作的大饼又大又厚,很难熟透,导致前线官兵不能及时吃到。见此情景,姜子牙急中生智,对做大饼的村民说:你们把面饼做薄一点不就熟的快了么。于是大家用擀面杖把面饼擀薄,在鏊盘上正反两面翻几下,烙一会儿就熟了。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烙出来的饼香软可口,随军携带也很方便。村民让姜子牙给这种饼起个名字,姜子牙想了一下,这种做法是烙制手艺,而且成品比大饼薄,就定了个名字叫“烙馍”。正是有了烙馍的帮助,伐纣官兵得到了充足的补给,最终在五万对阵商纣王十七万大军的牧野大战中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由于东仓很多村民都参与了烙馍的制作过程,便将这道美食的制作工艺传承了下来。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揉面制饼的过程中会加入各种调料和大葱,烧起地锅火,然后在鏊盘上抹点油,使得制作出来的烙馍外酥里嫩又有烟火味,深受大众喜欢。

微信图片_20240328085836.jpg

近年来,东仓村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群众致富增收”这一目标,积极拓宽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渠道,探索打造有特色、有品质的东仓烙馍品牌,这张穿越了3000年历史传奇的烙馍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从“千年古县 和美获嘉”乡厨大赛系列活动之大烩菜、油烙馍比赛夺冠、到首届文化旅游节中“农家味”宣传荣登央视,再到2024年获嘉春晚火爆出圈,东仓烙馍成功打出了品牌,开辟了一条充满烟火味的市场新路径。在获嘉,吃东仓烙馍也成了一件很潮的事儿。

“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健康养生、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引导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康养、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共享农庄、农耕体验等业态和模式。目前咱的东仓烙馍在凯旋路北段和天骄生活超市门口各有一个固定摊位,第三家摊位正在筹备中”东仓村党支部书记王堂龙介绍道。

微信图片_20240328085833.jpg

“俺仨人顾一个摊儿,下午四点出摊儿,一天大概卖100张馍,日营业额500块钱,每张馍除去1.5元左右的成本,一个月能挣10000多块钱”烙馍阿姨贺霞细细地算了一笔账。

“俺都六七十岁了,干不了啥重活儿,在这儿一天干半天活,一个月轻轻松松挣3000多块钱,这活儿越干越有盼头”烙馍阿姨赵大娘接过话茬儿说。

如今,烙馍团队的阿姨成了获嘉县城各大饭店争相邀请的“香饽饽”。阿姨们在饭店传授烙馍技艺有收入,饭店打出东仓烙馍的招牌吸引顾客,实现了双赢。

微信图片_20240328085839.jpg

当然,东仓烙馍的未来不会止步于此,烙馍的故事还在继续。下一步,东仓村将继续用小烙馍撬动大消费,全力以赴把“烙馍”产业培育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书写烟火味中的大文章,在乡村振兴赛道上跑出傲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