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镇
照镜镇:小吃不可小看 传统油洛馍的产业突围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4-12

“昨天来晚了没买住,今儿赶早先给我来两张”,近日,照镜镇东仓村“幸福照镜 花海东仓”油菜花节小吃一条街上专程赶来吃东仓烙馍的游客小刘早早便等在了摊位旁。

  “马上就好”烙馍阿姨一边应声一边赶制烙馍,擀、挑、翻都在须臾之间,节奏感极强,像极了艺术表演。不一会儿,一张软乎乎、香喷喷的油烙馍便出锅了。近段时间,东仓油烙馍火遍网络,与之相关的各个平台视频播放量高达200多万,更有不远千里的外地人专程来到东仓村,一饱口福。这张烙馍究竟有啥来头?

20240408172121_9974_compress.jpg

这是一个关于漫长时间和广阔空间的故事。

相传3000年前,周武王在同盟山会师盟誓,欲伐纣灭商,军需粮草屯于照镜镇东仓、西仓两村。怎料牧野之战期间连日大雨,火头军无法及时随军埋锅造饭,便在东仓召集村民用石头架着青铜鏊盘给前线士兵烤制大饼,以供军需。由于供给速度太慢,引起了军师姜子牙的注意,他亲自来到东仓,看到村民制作的大饼又大又厚,很难熟透,导致前线官兵不能及时吃到。见此情景,姜子牙急中生智,对做大饼的村民说:你们把面饼做薄一点不就熟的快了么。于是大家用擀面杖把面饼擀薄,在鏊盘上正反两面翻几下,烙一会儿就熟了。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烙出来的饼香软可口,随军携带也很方便。村民让姜子牙给这种饼起个名字,姜子牙想了一下,这种做法是烙制手艺,而且成品比大饼薄,就定了个名字叫“烙馍”。正是有了烙馍的帮助,伐纣官兵得到了充足的补给,最终在五万对阵商纣王十七万大军的牧野大战中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由于东仓很多村民都参与了烙馍的制作过程,便将这道美食的制作工艺传承了下来,然而,这种传承仅仅局限于家庭,还是无法忽视它正逐渐失传的隐患。如何让老字号驶入新赛道,老味道焕发新生机呢?

这是一个行走在文化与产业发源地的拓荒者的思考。

“斜杠青年”“网红”“富二代”“油洛馍”“乡村产业”这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标签却因“小堂书记”融合在一起迸发出了无限活力。

王堂龙,东仓村党支部书记,人称“小堂书记”,他是拥有近四万粉丝的获嘉自媒体大咖,也是家乡文化的宣传使者。在同盟大地,像小堂书记这样的年轻人为数不多。起初,他像一头拓荒的耕牛奔走于全县11个乡镇,拍摄整理同盟封神文化,打开对外宣传家乡的窗口。后来,一种宿命的牵扯让他停留在了东仓,从包村干部一路干到支部书记,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

为摆脱东仓村历任党支部书记多、历史遗留问题多、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负担重的困境,小堂书记抓班子、整队伍、修路、种树、找项目、全面开启“造血工程”,探索出了先易后难、因人制宜、分类理顺的“东仓治理模式”。

群众们也慢慢相信他这个“外来”的城里娃,是来干实事的“自家人”,不是来镀镀金就走的“走读生”。

2023年3月份的一天,天已经很晚了,小堂书记还在大队部忙活,家住附近的赵大娘看灯亮着,猜想小堂书记一定还没顾得上吃饭,连忙烙了几张油洛馍送了过去,几经推辞,大娘执意把自己的一兜“心意”放在办公桌上便匆匆离去了。

大娘烙的馍色泽金黄,热气腾腾。吃一口,外层焦酥、内里暄软,唇齿留香!这香味不只是馍的面香、油香,更是童年记忆里的“幸福香”。这熟悉的味道像是一股暖流,迅速击中了记忆深处的少年时光,让小堂想起了小时候家里做的油烙馍。

小堂书记品味着烙馍,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这么好吃的烙馍,只能“家里香”可太可惜了!是不是可以想办法让人们随时可以吃到这么好吃的烙馍呢?于是,小堂书记利用“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大家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条可行的“油烙馍致富”路——打造“烙馍阿姨团”,专卖手工麦秸秆油烙馍!

油烙馍本身并不是啥稀罕物,“好吃”的关键是刚出炉的热乎劲儿。村里的阿姨们都是烙馍高手,她们出山不仅可以丰富农闲生活,还可以发挥余热多挣一份零花钱。
    很快村里就有几位阿姨积极响应,迅速加入“烙馍阿姨团”。
    万事俱备,烙馍团的阿姨们想要乘风破浪,还欠一阵“宣传”的东风。怎么能把获嘉东仓油烙馍广而告之呢?

这是一场传统美食的登峰与落地。

俗话说,一坨黄金,价值连城,深埋地下,人们不知其贵;一柄宝剑,气冲斗牛,一旦尘封,人们难识其锋。说起烙馍的推广,小堂书记可是行家。他利用新媒体进行视频直播,并号召其他自媒体朋友们一起帮忙,聚力打响“东仓烙馍”这一美食IP,将东仓烙馍的制作过程呈现给大家。新鲜出炉的烙馍隔着屏幕让人垂涎欲滴,一时间,直播间有询问价格的、有要求发位置的,吸引了网友们纷纷“下单”。

只是线上销售,满足不了食客们的需求,更实现不了东仓村“乡村美食”产业化的追求。

2023年获嘉县“千年古县·和美获嘉”首届文化旅游节,东仓烙馍团队初试锋芒,文旅节结束后,小堂书记盘点了一下,“线上+线下”最高的一天营业额达到了将近3000块钱!“东仓烙馍”真正尝了一把“流量变现”的滋味!

随后,“东仓烙馍”在“千年古县·和美获嘉”乡厨大赛中夺得冠军,人气暴增,收入倍增,在获嘉,吃东仓烙馍也成了一件很潮的事儿。

阿姨们笑开了花,而小堂书记坐在小马扎上,想的是怎么乘势而上,稳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积极拓宽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渠道,探索打造有特色、有品质的东仓烙馍品牌,这张穿越了3000年历史传奇的烙馍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健康养生、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引导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与康养、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共享农庄、农耕体验等业态和模式。目前咱的东仓烙馍在凯旋路北段和天骄生活超市门口各有一个固定摊位,第三家摊位正在筹备中”小堂书记介绍道。

“俺仨人顾一个摊儿,下午四点出摊儿,一天大概卖100张馍,日营业额500块钱,每张馍除去1.5元左右的成本,一个月能挣10000多块钱”烙馍阿姨贺霞细细地算了一笔账。

如今,烙馍团队的阿姨成了获嘉县城各大饭店争相邀请的“香饽饽”。阿姨们在饭店传授烙馍技艺有收入,饭店打出东仓烙馍的招牌吸引顾客,实现了双赢。

当然,东仓烙馍的未来不会止步于此,烙馍的故事还在继续。下一步,东仓村将继续用小烙馍撬动大消费,全力以赴把“烙馍”产业培育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书写烟火味中的大文章,在乡村振兴赛道上跑出傲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