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照镜镇楼村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幸福楼村”振兴主题,系统推进“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 乡村建设工作,一张蓝图,从容运笔,奋力描绘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和“全国森林先进乡村”及多项省市荣誉。
一、生态塑形,打造宜居乡村
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导向,扎实推进三通一规范、村庄环境提升,解锁 “推窗见绿、行路有荫、出门进园” 的乡村画卷。
一是自然景观增 “颜值”。按照 “树木多样化、品种多样化、色彩季相化”原则,栽植白蜡、金叶榆、高杆石楠等绿化树种 1427 棵,打造村内主次干道沿线景观,并依托田间、水系、道路等闲置地, 辅以美化、香化、花化、彩化树种,见缝插绿,持续提升乡村自 然景观绿化美化品质。目前,全村绿化树木两万余株,形成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的乡村画廊。
二是村域环境提 “气质”。 筹款 142 万元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工程,涵盖自来水建设、污水管网建设、道路硬化等,铺设排水管网1万余米、硬化巷道 6083 平方米、接通自来水700余户、新设标准停车位 780 个。投资近200 万元安装指引牌、凉亭、景观灯、草坪音响等,对亲水平台进行修复,将村内两个废弃坑塘打造成集景观、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休闲公园,实现变废为宝。
三是美丽庭院修“ 内涵”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员、妇女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引导群众利用院落空间、房前屋后种植果蔬、花卉等,兼顾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着力打造一批“小而精、精而特”的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以庭院“小美”点亮乡村“大美”,共建共享有个性、有品位的生态宜居乡村。2024年4月,楼村李慧青家庭获评新乡市“ 美丽庭院示范户”。
二、产业赋能,建设宜业乡村
紧紧围绕“产业兴县”,做强化工产业、做精文旅融合、做优生态经济,让群众增收有门路、收入有保障,激发经济新动能。
一是深拓工业集聚发展。着力推动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变、短链条发展向全链条发展转变、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成立以医药、农药中间体为主导产业的市级精细化工类专业园区,新开发国家级重点科技新产品3个,高科技产品 8 个,填补国内空白产品 2 个,7个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目前,园区共入驻各类企业 28 家,2024 年1到10月企业总产值 8.97 亿元,村集体年均收入700万元以上。2023 年度,全村 3308 名村民领取股民年终分红 260 万元。
二是写意文旅融合胜景。依托“ 文旅融合+公共服务”,创新探索“农、文、体、旅” 多维融合新路径。发挥“楼村之路”展览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优势,利用音乐喷泉、荷花塘景观设施,挖掘群众需求,举办璀璨灯光节、元旦嘉年华等活动,增设打铁花、豫剧、唢呐等观赏性展演,入驻特色美食、休闲游乐等各类商家 50 多家,吸引周边群众 10 万余人次齐聚一 “塘” 打卡游玩,带动增收 5 万余元,“做活”水美经济。
三是探索生态增收路子。储木即储金,楼村推行“ 谁栽植、谁管护、谁受益” 绿化模式,激发群众自主管护积极性,充分保障林木存活率。采取“ 绿化用工+轮作分成”模式,吸纳群众参与国土绿化。通过 引导企业采购群众苗木、租用机械、轮作分成等方式,带动增收近 30 万元,惠及群众约 3000 人次,让绿化盈利理念深入人心,将绿色颜值转换为生态价值。
三、乡风铸魂,润泽和美乡村
将乡村治理与文明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相互转化,形成有形有实有魂的文明乡风实践。
一是建强组织引领“ 治”效。依托五星支部创建、“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两委干部坚持与党员群众一道苦干、实干加巧干。借助“楼村之路”展览馆,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及学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共同富裕” 的楼村精神,2022 年、2023 年楼村连续两年成功创建 “五星”支部。
二是幸福积分激发“治”力。以 “幸福积分”为切入点,持续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动力,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村民议事等方面,制定积分基础规则,通过“积分”逐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 改善精神风貌,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自幸福积分工作开展以来,楼村共举办集中发放仪式 4 场,累计评选并发放积分 7.46 万分。
三是文明新风浸润“治”慧。持续开展“ 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 评选表彰以及“教育奖励基金”发放、悬挂家风家训展示牌,“共产党员之家”光荣牌,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设置灯光篮球场1处、智能化健身器械 20 件、普通健身器材 12 套、秋千10 套,让运动“ 出门可及”。举办 “楼村杯”新春篮球赛、亲子迷你马拉松比赛,提振乡村精气神。目前已认领星级文明户 200 余户;连续四年累计发放助学资金 20 多万元,奖励大学生 100 名;许福卿家庭荣获河南省五好家庭光荣称号,张洪飞、张全申入选河南省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