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沃土,岁稔年丰。冬麦青青,照镜镇的秋收秋种已告一段落,而玉米单产产量再创新高的丰收喜悦还萦绕在这片土地。
“今年玉米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00公斤左右。”12月10日,樊庄村种粮大户宋金艳站在自家玉米单产提升示范田旁侃侃而谈。“我今年种了350多亩玉米,全部采用的密植技术。搁以前,一亩地能种4500株玉米,亩产量1200斤顶天了,采用密植技术后能加密到6000株玉米,最高产时一亩地能达到1600斤。”
说起宋金艳家玉米的“高产密码”,密植高产技术堪称一把“金钥匙”。
“宽窄行种植模式不但能加快田间通风,提高每一株玉米的营养吸收效率,还能有效抑制因田间湿度过大而引发的多种病虫害。今年夏天我们也邀请到获嘉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王庆安来指导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省工省时、降本增效,现在已经在全镇普及推广。”照镜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崔红梅介绍。
有了密植,还得保证玉米“吃得好、喝得饱”。为了防止密植后出现营养不良和倒伏问题,通过照镜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铺设的滴管进行水肥一体化滴灌,可以让玉米“少食多餐、食量均匀”,既节肥节水,又能补充足够的营养。另外采用植保无人机为玉米喷洒“生长调节剂”,增加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在宽窄行种植、精量播种、水肥一体、精准化控制、一喷多促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加持下,为实现照镜镇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蓄足了生长动力。
“有了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明年啊,还得采用密植种植,产量还能蹿一蹿!”宋金艳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