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镇位于获嘉县城东北4公里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3.1万人,耕地面积3.2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5万吨以上,共有党组织23个,党员1281名,是武王伐纣时期的诸侯会盟之地,因姜子牙举“照妖镜”擒“妲己”而得名“照镜”。
2024年全镇创建五星支部2个,四星支部4个,三星支部9个,二星支部1个,三星以上支部占比88.2%,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我镇先后获得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新乡市“五好”乡镇党委、新乡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五星支部建设以来,照镜镇坚持以“五星”支部建设促乡村振兴为主线,紧扣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主题,立足镇情实际,大力实施“百村兴百业”专项行动,扶持有资源村,在资源变资本、变资产上先行先试,支持无资源村,在挖潜力、找出路上大胆尝试,不断拓展村集体经济增收途径和增收模式。
一、推动辣椒产业深加工、品牌化发展。
照镜镇充分挖掘本地辣椒种植优势、封神文化优势,积极探索“品牌”经济,实现辣椒酱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一是培育特色种植。通过外出观摩、试点带动、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发展辣椒小麦套种、辣椒单种等模式,并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实现辣椒供苗、管理、采收、销售四统一,辣椒种植面积达到千亩以上。
二是做强延链补链。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发展模式,对辣椒进行精深加工。巨柏村依托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实施,采用村企独资经营模式,注册“伯玉酱坊”品牌,投资8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购买先进生产设备、投入批量生产。预计年产值50万元,村集体年增加收入5万多元。
三是扩展销售渠道。利用“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开展灯光节、高粱节等活动,“报、刊、网、端、微”五位一体融媒体宣传矩阵等拓展品牌推广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全镇上下联动,全力推介“伯玉”牌辣椒酱、剁椒酱、牛肉酱等产品入选“获嘉有礼”伴手礼,成功提升市场竞争力。2023年在“千年古县·和美获嘉”文化旅游活动中,“伯玉”辣椒酱获得“地方特色产品奖”。“伯玉”牌辣椒酱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持续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带来流量的同时,还增加了集体收入,形成了共赢局面。
二、深化校地合作和联农带农机制,致力甘薯育苗产业做大做强。
照镜镇聚焦“产业融合化、生产园区化、产品品牌化”理念,推动甘薯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
一是科技引领。依托新乡市农科院“甘薯脱毒试管苗直繁种苗”技术成果和河南省农科院技术支持,引进甘薯现代化育苗项目进驻东彰仪农业园区,开展甘薯脱毒种苗快繁及推广工作,每年可生产高代甘薯脱毒种苗1500万株。
二是龙头带动。以河南亿博种苗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建设东彰仪育苗基地,可辐射带动周边新乡县、辉县及太山乡、位庄乡等发展甘薯种植上万亩,同步进行西瓜、冬瓜、茄子等嫁接育苗。目前,该基地占地85亩,建有标准化暖棚17座、900平方米大型仓库一座,已发展成河南省最大的甘薯脱毒越冬快繁基地。
三是产业升级。围绕种苗育繁推一体化思路,建成甘薯新品种扩繁塑料大棚2座、智能温控储藏库4座、甘薯鲜薯等级分拣线,预计年后实现培育、繁殖、加工、营销一体经营,田园到餐桌无缝链接。
四是联农带农成效。固定收益方面,按照项目投资(300万元)收益比率的5%,每年拿出资金15万元,帮带脱贫户、监测户共300户。收益按照每户平均400元的标准发放到村,整户无劳动力的按平均标准直接发,有劳动力的与村集体签订公益岗协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土地设备租赁方面,每年土地流转和设施租赁费用共计26万元,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就业方面,涉及东彰仪、西彰仪、贠庄、小王庄、照镜等村的脱贫享受政策户和监测户22人、一般群众200人就业,每棵红薯苗0.02元计件,日收入30-100元不等,同时免费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培训,按照市场价回收红薯。
下一步,该企业计划与村集体协作建立经济合作社,盘活村集体的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和甘薯薯条、红薯粉芡、红薯粉条等生产车间,延伸产业链条,注册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继续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订单种植、包产回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稳步增收,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三赢”,打造“产业+就业”集群化发展格局。
三、强化村企合作,着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依托兴农稷公司,在“全职保姆”上做文章,将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方式,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村集体通过服务协调、监督管理、订单分红,实现有效增收。
创新探索出“合作社(村集体)牵头+农户+兴农稷(新型农业服务中心)+乡(镇)政府(监管)+中化MAP+银行+保险+收益保底分红”八位一体整村推进的土地托管新模式。目前巨柏村、小王庄村、东彰仪村、桑庄村已全年全程托管2000多亩,楼村、西仓村已单季托管1000多亩,村集体每亩收取管理服务费100元,每年可实现增收3-10万元。
四、注重资源整合,实现“小路肩,大收益”。
充分发挥路肩经济低成本、高效益和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村内外的路边、地边、河边等闲置路肩资源进行整合,握指成拳,积少成多,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东彰仪村和安村将田间地头、农户门前区域划定到户、包责到户。农户负责日常维护。待树木成材售出后,村委会按照6:4的比例与农户分配种树收益。2024年,东彰仪路肩经济净收益为22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13.2万元,农户收益8.8万元,平均每户增收676.9元。樊庄村通过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定树木管理制度,和农户签订树木管理责任书,统一所植树木以外除地3米宽作为农户补偿和树木管理责任段,农户负责日常管护,确保树木正常成活率不低于95%。同时,在全村5千米的村外道路路肩,2千米的沟渠路肩,10余亩的坑塘、村内街道和空闲地共植树1万余棵,以5年或10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出售,平均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
<东彰仪村路肩经济>
<樊庄村树木管理>
五、实施百村千院工程,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
鼓励支部引领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引导,持续盘活农村空闲庭院和闲置劳动力,结合辣椒、榛子特色产业,打造庭院经济新样板。
巨柏村推广手工酱专用优质辣椒品种栽植,村集体统一购苗,引导发动群众整治空闲庭院种植,组织专家免费提供管护技术,辣椒成熟后村集体统一按市场价收购,打造采购成本降低、农户收入增加、村容村貌提升的“三赢”格局。目前,该村已报名农户30户(均为闲置庭院),达到常住户数的14%,平均每户利用空闲宅基地约30平方米,按照株距30厘米、行距40厘米的种植标准,每户可种植250棵,预计每户种植收益达1500元。
东仓村引进大榛子庭院种植,由村集体统一购苗,农户负责果木日常管护,企业免费提供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果实成熟后由企业按照市场价格统一收购。目前已报名农户达到50户,占全村常住户的16%,按照株距2米,行距3米的标准进行栽种,户均种植20棵,预计盛果期(三年挂果,五年进入盛果期)每户每年可增收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