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镇
昔日盐碱地今朝变粮仓 黄河水浇出黄金田 ——太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通春耕灌溉“最后一公里”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2-23

眼下,正值春耕的关键时节,太山镇党委立足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牢牢把握春季灌溉工作主动权,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配套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e824b13dc52c21da75b54b7626a816.jpg

盐碱地上种“希望”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引入黄河水,以水治碱。难以想象,脚下的这片土地,原来曾经却是一片盐碱地。听老一辈讲过,过去在丁村和董庄一带,由于常年受到盐碱地影响,导致土地撂荒,加上道路和排灌设施落后,农田综合效益并不理想。在1988年至1996年期间,太山镇对5万余亩盐碱中地产田进行排涝治盐,最终实现项目区内旱涝保收农田由25%增加到95%,农民收入年增长300余元。

fa7114254163e1ffc82bfc3736bedb7.jpg

说起这个项目,丁村村民们提起当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全村老少爷们儿都上了阵,那时候没有机械,工具就是铁锨和小推车,一人分了500米的挖河任务。”“以前的洼地、荒地经过黄河水一滋润,慢慢地可以种庄稼了。”“庄稼喝上了黄河水,长得就是好。”“没了盐碱地,我们村的人均土地数量也翻了好几番,以前是每人几分地,现在能到两亩多。最让人高兴的还是庄稼的收成。”自“黄淮海战役”开展以来,丁村、董庄村、大张卜村、程遇村等盐碱农田均通过引灌黄河水,经过多年的浇灌、冲刷、稀释、沉淀、自然分解等作用,大大改善土地盐碱度,进一步改良土壤,最终在盐碱地里种出了粮食,实现粮食增收增产。

微信图片_20230223104038.jpg

黄河水浇出“黄金田”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昔日盐碱地,今朝变粮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自2022年以来,太山镇为助力“中原农谷”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全面掀起“今冬明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热潮,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盐碱降、土肥沃”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为我镇实现4.2万亩高标准农田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来,太山镇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规划设计、现场清表、建设质效和长期管护等四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赋能助力。

9f2105a724d020ed200fc595cda54e33.jpg

俗话说“黄河来水快蓄灌,莫待断水浇不成,河水井水双配套,水到用时有保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以来,为保证黄河引水通畅,同时为春耕做好灌溉准备工作。我镇抢抓农田建设黄金期,动用挖掘机大型机械300余台次,志愿者3000余人次,重点对“丁张排”进行清淤疏通,并对渠道进行了整修、疏通。充分利用“井渠配套”优点,大力发展井渠双灌技术,按照50亩配套一口井为标准,新增机井36眼,配套老井393眼,从而提高灌区改造的节水效果,防治土壤盐碱化。为保障我镇耕地浇灌用水通畅,新建硬化灌渠68.08亩,现状斗农排100953米、衬砌沟31900米、新建田间路、硬化灌渠清表工作531.5亩、干支排清淤22200米,目前已完成河灌3.9万亩,井灌3万亩。

微信图片_20230223104026.jpg

太山镇用实际行动畅通春耕灌溉“最后一公里”,保障灌溉渠道供水畅通,确保将黄河水引入到田间地头,切实为太山镇春耕工作保驾护航。同时抢抓农田水利建设有利时机,严格按照设计标准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如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不断书写产业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