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太山村百姓民俗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带着泥土、锈迹斑驳的农具,也可以通过照片感受过往的青春年华……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见证变迁,把记忆拉回到从前,如同时空穿梭一般,瞬间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沧桑,不禁勾起了浓浓的乡思。
今年来,太山镇太山村深挖乡村文化内涵,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太山村村史馆,打造属于村民自己的“百姓民俗博物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让美丽乡村记住乡愁、留住文化。
“百姓民俗博物馆是我们村的‘百宝箱’,这些老物件都是向村民征集的。”太山村支部书记李杰说道:“在修建民俗博物馆的过程中,太山村以‘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为契机,号召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党员代表李加立同志, 更是将自己收藏的民俗老物件全部捐献出来,积极配合村干部多方搜集实物资料,组织座谈会,为村史馆建设建言献策。村史馆通过组织引领、群策群力,最终呈现出小而美、微而精的效果。”
“修建百姓民俗博物馆很有必要,里面的东西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用过的,凝结着50年代至今太山村村庄变迁、经济发展的精彩瞬间,展现着村民们勤劳实干的精神风貌,更承载着村民们割舍不断的农村记忆和乡情乡愁。打造村史馆,不仅凝聚了上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更是年轻人和孩子们的寻根之处,希望他们能够珍惜眼前美好生活,刻苦学习,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原武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李加立说道。
“中华文化的发展必须要继承和传承下去,如果我能为民族文化,或者说为家乡文化的传承作一些小小的努力,我心里充满了喜悦。”李加立激动的说道。在他的家中,摆放着几十年来,从各地搜集来的各式各样的屋脊兽、收音机、犁等充满历史痕迹的民俗旧物。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老物件,他专门腾出家里的几间屋用来摆放,对于每一件老物件他都爱不释手。闲暇之余,他还免费为孩子们进行历史启蒙,传授书画绘画技巧,让孩子门切实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书画艺术精神。
今年来,太山镇借助“五清五拆五整治”行动搜集老物件,盘活土地资源,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在保留各村原始风貌基础上,进行微提升、精改造,强化推动村史馆、文化游园、清廉长廊等建设,将脚下的这片土地历史、世代传承的文化、美好生活的迭代变迁,如画卷般铺展在众人面前。下一步,太山镇将以村史馆为阵地,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使其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