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集体权益,就能更好让集体经济用于集体。”“村集体经济的合同规范了,惠及的是俺们老百姓,以后我们想在村里承包点地、挣点钱,有据可依了,也能让其他人心服口服。” 一份份合同,牵动着南官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事。
南官滩村位于徐营镇东南4.1公里处,曾是省级贫困村,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没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为破解发展难题,南官滩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下决心、动真格,借“一清三规范”的东风,把一批陈年旧账和被遗忘老合同“晒在阳光下”,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的“造血路”。
南官滩村人口少,但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该村曾长期存在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台上台下”矛盾突出等问题。2018年以前,村支部书记都是跨村任职,2018年换届之后才有了自己本村的书记。村情复杂,矛盾多发,针对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村两委干部不愿直面矛盾,开展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不敢啃“硬骨头”。驻村工作队为了帮助村里走出这种困境,向上积极争取本单位的资源支持和徐营镇党委、政府的政策、人力支持。由此解开了村两委的“心结”,便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不规范合同导致村集体经济严重受损,百姓心理严重不平衡,也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排查汇总,该村共有不规范合同24份,其中包含底价不均、年期超长、面积超占、未通过“四议两公开”等各类问题。
找到了制约南官滩村发展的症结所在,如何下手也是一大难题。把不规范的合同揪出来、晒干净,还要涨土地租赁承包费,对于群众来说,无疑是动他们的既得利益,其中难度可想而知。两委班子深知,他们不能被“民愤”牵着走,即便是硬骨头,依法发包的“底线”也不能被突破,绝不能辜负领导和群众的信任。
“要让老百姓理解,村集体利益代表村民利益。”驻村第一书记李佳宝说,“首先要给老百姓讲政策、讲法律,镇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政策讲透,问题讲清,措施讲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发挥带头作用:‘两委’班子带头、村干部家属带头、党员带头、群众代表带头,依靠他们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反复开会论证,反复宣传发动,让老百姓明白政策和文件是怎么来的,让村民充分了解合同清理的好处与意义。”通过“初步摸排、走访调查、依法清理”三段递进,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双线并行”的推进方式,杜新鸿等6名党员积极响应,带头签订了新合同,由此也更加坚定了南官滩村两委推进改革的信心。
不规范合同的清理,牵动着各方利益,南官滩村两委审慎而行,联合镇司法所、镇乡村振兴办就涉及的多个合同进行审查、梳理和汇总,列出了包括合同重复签订、违规低价部分条款无效或不完备等问题。在镇土地所和镇纪委的协助下,理清合同来源,并就合同所涉地块进行勘探和测绘,力保数据精准无误。
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的见证下,南官滩村的24份不规范合同重新进行了签订,实现了经营合同依法、合规、公开地在阳光下运行。新签订的合同明确了租赁土地的性质、用途、位置、面积、期限、费用和支付方式,规定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租赁期满、合同解约、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每一份合同都经由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会审议和村民代表决议,会议的照片、会议纪要等附件均附在合同之后。
南官滩村的不规范、不合理合同清理,摸清了“家底”,收复了“失地”,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赢得了民心。24份不规范合同,涉及土地面积98.56亩,共追收欠缴费用万余元,村集体增收45.6万元。
与此同时,徐营镇党委、政府还扎实做好了集体合同清理的后续“文章”,制定了示范合同文本,建立集体合同审查、备案、监测、预警机制,严防集体资产“跑冒滴漏”,确保集体收入“颗粒归仓”。同时,将集体经济合同清理与集体经济发展、乡村产业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农村深化改革、干部作风提升等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让群众得好处、干部得威信、集体得收入、经济得发展,确保不规范合同清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