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营镇坚持把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作为乡村振兴关键,以强化基层党建阵地为为抓手,深耕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厚植为民服务本色,深化“党建引领、文化带动、服务群众”的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徐营特色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聚焦建设升级,拓展基层阵地“新空间”。徐营镇围绕“基础阵地少、群众凝聚力弱”等问题,积极推动基层阵地建设,将党建引领为民服务深植于基层社会治理生动实践之中,用心打造集政治、服务、教育等特色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服务阵地。徐营北庄村投资50余万元建设文化广场,为群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服务主阵地。同时利用文化广场,打造廉政宣传长廊,将“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等开到群众身边,把党建阵地建设成为党员群众最想来、最愿意来的地方,实现为民而建、为民而用。
紧扣思想建设,构建文化凝聚“新高地”。徐营镇以文化广场和乡村舞台等新建文化阵地为支撑,积极筹备举办各类文艺文化活动,以活动凝人心,以文化聚人情,在今年全县组织的“村歌”合唱比赛和“村舞”大赛中,通过支部结对互帮,联村成片,取得“双料”第一的好成绩。通过多次举办活动,逐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公信力,鼓舞群众士气,汇聚起乡村治理的“向心力”,实现各片区“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激发出乡村振兴的磅礴动力。
坚持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文旅“新地标”。徐营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文化旅游为牵动,文化传承为主轴,创新实施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以红色、非遗、农耕、民俗文化为基础,结合文物古迹、古树名木、文旅景点等资源禀赋,采取多元融合模式,在传承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以镇区北部韩愈故里、妲己冢等文化古迹为中心,打造文化旅游新基地;另一方面,以镇区南部“中共修获武委员会、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红色文化、玉贞观历史文化和唐观小镇农耕体验园为中心,串联红色景点、历史遗迹、特色农产品种植、农耕体验园等资源,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厚植民生底色,绘就社会治理“新画卷”。徐营镇全力推进“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聚焦辖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大力开展老年食堂建设工作,新建成的徐营西街村老年食堂和西浮庄老年照料中心,已为100余名老人提供服务,切实将民生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引领带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邻里小院”建设,现行试点的五个村中,徐营西街和西浮庄已建成集服务老人、幼儿、残障人士于一体的服务保障中心,有效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老年人幸福感,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体系。
目前,徐营镇通过“党建引领、文化带动、服务群众”的基层治理模式,带动了群众自治,解决了基层治理难题,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法治的良好氛围。行走在徐营镇的乡村,目之所及,皆是基层治理下焕然一新的乡村新面貌,环境整洁优美、产业发展兴旺、邻里互助和谐、村民热心公益、乡风更加文明,处处洋溢着生机盎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