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庄乡
大新庄乡:小葫芦上“烙”出了乡村振兴“魂”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1-06

11月6日,秋意渐浓,记者走进大新庄乡葫芦烙画非遗文化体验馆,映入眼帘的是却一片“火热”场景。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们正在葫芦烙画手艺人卢孟姣的耐心指导下,手持一支支烙画笔,在灼烫地“嗞嗞声”中将自己心中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在一个个小巧的葫芦上具象化。


葫芦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创作者用电烙铁或烙笔在葫芦上熨出烙痕作画,能永久保存,收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葫芦,一支烙笔,勾勒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山水画作,更是一朵朵开在乡村田野大地上的乡村振兴之花。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特色文化是重要的一环。近年来,获嘉县大新庄乡以“文旅”为径,以“特色”为魂,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扶持非遗文化发展、打造非遗技艺体验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发展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卢孟姣是当地远近闻名的90后的民间葫芦烙画艺人,也是一名乡村教师。据悉,为了让这项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卢老师别出心裁,对葫芦烙画的创作内容进行创新,在生肖、山水等传统内容之余,增加了动画形象和网络热梗,重新为这门传统手艺找到了一批年轻观众。“葫芦烙画融合了国画的勾、勒、点、染、擦和白描等手法,因此我把葫芦烙画的知识和美术课融合在一块,加上这些可爱的动画表情,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这对于非遗技艺的传承来说也非常有意义。”卢老师欣喜地跟我们介绍道。

除此之外,卢孟姣老师还开设了葫芦烙画培训班,为感兴趣的学生免费培训烙画技术,让孩子们深度了解、体验非遗文化。“看着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葫芦在自己手里变成一件独一无二的工艺品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让我们亲身感受传统到了文化的魅力,我非常喜欢。”学生孙艾薇开心地说。

“下一步,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葫芦烙画技艺培训规模,吸引赋闲在家的群众参与进来,培育壮大葫芦烙画手艺人规模,并通过庭院经济和非遗文创产业相结合,实现走好传统文化的‘变现’之路,让传统文化在创新发展中得到更好地继承。”大新庄乡党委书记孔庆熙告诉记者。

如今,葫芦烙画已经成为大新庄乡一张文化名片,发展前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