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服务大局
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朱耀东
“十三五”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赶超发展制定了具体的路线图、时间表,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指导思想,医疗卫生“十三五”重点从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人才队伍建设等五大方面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规划,本着鼓励性指标略高于全国、全市水平,控制性目标不高于全国、全市水平进行目标核定,真正通过目标管理,满足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一是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医疗绩效评价机制、科学补偿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从根本上破除以药养医。加强上下联动,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力争2020年底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二是巩固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持续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加强卫生基础项目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一是扎实推进卫生项目建设步伐。强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争取1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2020年准化村卫生室达标率要达到95%以上。完成县人民医院老病房楼和医技楼的升级改造;完成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十三五末,完成5个乡镇卫生院进社区建设任务,极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继续深化与九州通合作项目,完成药品配送基地建设项目及康复理疗中心建设项目。二是推进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依托中医院项目,建立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康复疗养机构,到2020年,建成我县集康复、理疗、养老为一体的“示范性的康复理疗中心”项目。
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是打造特色专科,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充分利用上级资源下沉的有利机遇,加大特色专科建设力度,到2020年全县14所乡镇卫生院都要至少建成1个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和县中医院骨伤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形成技术力量雄厚、区域影响大的特色专科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二是重视人才队伍培训。认真实施“369人才工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素质。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三是加块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到2020年,实现全县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实现就医“一卡通”。
发挥慢病管理优势,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狠抓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打造慢病防控“示范田”。强化慢病综合管理,以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为契机,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慢性病干预模式,达到慢病管理“提质不瘦身”。同时启动实施“国家心血管早期筛查干预项目”,全面提升县域内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探索医卫结合新模式。建立专业服务队,细化常见病服务管理项目,突出慢病管理与基层就诊的结合,引导群众合理就医,提高公共卫生项目的管控能力。完成县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整合,强化妇幼卫生计生服务职能。完成“河南省示范卫生监督机构”的创建。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深化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妥有序实施两孩政策,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出生人口监测,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计生目标管理责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决奖惩兑现,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确保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地位不动摇。二是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完善计划生育低保家庭优惠,优先救助政策,形成贫困扶持,特困救助,免费服务,养老扶助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政策,以及有利于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发挥人口基金会作用,扶持救助计生困难家庭,促进人口计生公益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