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3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油规模种植单产提升行动的预通知》等文件要求,2023年将在全县开展粮油单产竞赛行动,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要突出粮油规模种植主体这一关键,发挥科技增产支撑作用,充分调动种植主体优化组织方式、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挖掘地种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增产潜力,提高主要粮油作物关键技术模式到位率和覆盖面,力争培育一批粮油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更好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尽快迈上新台阶。
二、实施范围
(一)支持主体。从事粮油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两类经营主体,单一作物或复合种植面积不低于50亩。
(二)实施作物。结合我县今年粮油生产实际,重点支持玉米、大豆单产提升。
(三)种植品种。玉米品种重点推广中科玉505、裕丰303、 MY73、良玉99、机玉217号等高产玉米品种;大豆品种重点推广郑1307、中黄301等适宜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类品种。
(四)主推技术。玉米重点推广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集成推广“增加密度、化控防倒、防止脱肥、水肥一体化、适时晚收”等技术模式;大豆重点推广“合理密植、种子包衣、精细播种、水肥一体化、防治症青”等技术模式;支持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重点推广“科学选种、种子包衣、精细播种、缩株保密、化控防倒”等技术模式。
三、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单产提升工作,以提高密度为主攻方向,增加玉米、大豆种植密度,力争全县玉米平均密度达到4500株/亩,大豆平均密度达到12000株/亩以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平均密度不低于4000株/亩,大豆平均密度不低于6500株/亩。通过集成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高效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实现竞赛区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用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等目标。
四、实施方式
(一)广泛发动。以多种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充分了解具体政策,调动参与积极性。
(二)主体申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村、乡两级政府审核签字盖章后向县农业农村部门自愿申请,并提交申请资料,资料需明确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种植面积、所在位置、技术模式、目标单产等基本信息并提供营业执照、对公账户和土地流转合同等相关资料。
(三)审查筛选。由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牵头,县农技推广中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两类种植经营申报主体进行资格、种植地块、种植品种、技术模式进行审查,确定参赛主体。
(四)过程记录。参加申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一主体一方案的方式,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作物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采取主要措施等。县农业农村部门,根据作物生长农时适时组织了解重点技术落实情况。
(五)县级测产。作物收获季节,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测产验收,并根据结果进行单产水平、总产贡献排序。
(六)资金奖补。根据关键技术措施到位情况、测产排序、总产贡献和项目资金情况,确定奖补对象并公示,公示无异议后,进行奖补。
五、测产程序
(一)县级自测。县农业农村部门在作物成熟前15~20天组织技术人员对申请主体地块进行理论测产,并将测产和预估结果及时上报市农业农村部门。
(二)市级复测。市农业农村部门对县级自测和预估结果进行汇总,组织专家对产量水平较高的申请主体种植地块进行复测。同时,在作物收获前10天推荐1~2个主体申请省级抽测。
(三)省级抽测。根据各地推荐,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采取实收测产的办法抽测,对各项目县测产验收结果进行评估认定。
六、公示要求
奖补对象及奖补资金要在申报主体所在行政村及县级政府或农业农村部门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七、资金使用
奖补资金采取后补助方式实施,资金奖补要统筹考虑单产排名和总产贡献,奖补对象要体现鼓励先进,不搞全覆盖,单一主体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30万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央补助资金总额不超过总成本的30%。
(一)物化补助。为确保秋粮“一喷多促”技术落实,实施面积2万亩,每亩资金20元。由县农业农村局签订委托招标承诺书,委托省农业农村厅统一采购。
(二)资金奖补。
1.设立玉米单产提升奖。玉米单产提升评比前45名,其中一等奖5名,每名奖励资金5万元,二等奖15名,每名奖励资金4万元,三等奖25名,每名奖励资金3万元,设鼓励奖若干名(亩产应超过前三年统计局平均单产10%以上),根据结余资金数量进行奖励。
2.设立大豆单产提升奖。大豆单产提升评比前20名,其中一等奖3名,每名奖励资金5万元,二等奖7名,每名奖励资金4万元,三等奖10名,每名奖励资金3万元,鼓励奖若干(亩产应超过前三年统计局平均单产10%以上),根据结余资金数量进行奖励。
3.设立复合种植提升奖。复合种植提升评比前10名,根据测算的大豆、玉米亩产量和官方公布市场价计算产值进行排名。其中一等奖3名,按照验收实际种植亩数每亩奖励资金200元,最多不超10万元;二等奖3名,按照种植亩数每亩奖励资金180元,最多不超10万元;三等奖4名,按照验收种植亩数每亩奖励资金150元,最多不超10万元;设鼓励奖若干名,按照验收实际种植亩数每亩奖励资金100元。
4.设立总产贡献奖。对所有参加评比的经营主体种植的玉米、大豆测算平均单产,超过平均单产的产量乘以种植总面积进行排名。玉米总产贡献奖设立一等奖1名,每名奖励资金5万元,设立二等奖2名,每名奖励资金4万元,设立三等奖3名,每名奖励资金3万元。大豆总产贡献奖设立一等奖1名,每名奖励资金5万元,设立二等奖2名,每名奖励资金4万元,设立三等奖3名,每名奖励资金3万元。
(三)其他费用。玉米密植试验费用1万元,标牌制作、资料印刷、技术指导、观摩与测产等费用24万元,共25万元。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服务。成立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技术指导组,发挥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队伍作用,明确大豆、玉米等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技术路径,指导规模种植主体选择良种、配套技术、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促进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三)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做好政策解读、宣传经验做法、打造示范典型,形成推技术、创高产、争先进的单产提升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四)加强监督管理。要强化过程管理,全过程建档立案,记录技术落实、资金使用、成效评估等工作内容,对于项目申报主体造假的将取消申报资格,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测产结果真实可靠、奖补发放公开透明。奖补对象相关数据应在平台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