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滋滋”的电锯声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陆续响起,在中和镇五岔路口东北角,最后一棵树木被锯倒,在整治区域旁,商户们正在打包、收拾行李,处理最后的物品,位于中和镇五岔路口的最后一处违建于今日被完全拆除。
为什么拆?优化人居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迫切需要。
中和镇五岔路口房屋年代久远,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情况复杂,处理起来绝非易事。作为获嘉县的交通要道,存在着30余年的违建历史遗留问题,房屋破旧、垃圾成堆,出店经营、违章搭建等现象比比皆是,原本“中州名镇”标志性路口变得没落冷清,广大干部群众看在眼里,愁在心里。2022年起,中和镇坚持“历史违建减存量”原则,敲下了五岔路口拆违工作的“定音锤”。
怎么拆?借双创东风,为拆违提速。
“柔性执法”的“人情味”成了“解铃”的良方,中和镇专项整治组通过法律法规宣传、阐释违法事实,对违建执行拆除的相关法律依据进行讲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动员使商户的态度从强硬变得一点点柔和下来。
正是借着双创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股东风,让商户对拆违工作表示理解。在专项组协调下,中和镇陆续完成了五岔路口5处违建拆除工作,拆除违建腾退出来的闲置土地,经镇统一规划、设计后,改造成了小游园、门面房,通过以拆促改,以改促用,打造小花园、徽派门面房,实现了美丽“蜕变”。
拆了以后做什么?重振中州名镇形象。
直到拆违现场进入垃圾清运阶段,北街村包村领导张晨曦依旧守在现场,在他看来,违建已经拆除,但离真正结束工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既然拆违是为了把更好的环境、更优的体验还给村民,就要“一杆子插到底”,全程拿出啃“硬骨头”的信心和决心,才能打好拆违攻坚战。
今年以来,中和镇以获武路、中冯路沿线为发力点,广泛布局开展拆违、村庄清洁、道路沿线整治、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等攻坚战,彻底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难点问题,让镇域面貌蜕茧化蝶。截至目前,累计拆除违建40余处,拆除面积近3000平米,对拆腾出来的空间,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为群众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