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无言,见证着楼村之路展览馆的廿载发展。群星璀璨,照耀着楼村文化振兴的辉煌历程。
走进楼村之路展览馆,环绕的灯带、逼真的画面、珍贵的抗日文物、生动的讲解、丰富的史实,把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带入一幅奔流激荡的奋斗画卷中。
谁能想到,这样“高大上”的展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多年深耕沉淀,方才造就今日盛景。
历史回望,凝心聚力奠基业——
“以前的牌匾是在亚克力板上嵌刻了金字,在当时,亚克力还是个新兴材料,但它透光性强、结实轻便、价格适中的特点,符合我们‘庄重美观、结实耐用、30年不落后’的设计理念,所以我们就大胆采用了亚克力这个材料,最后成品效果也很好。”现任楼村党委副书记张洪岩回忆道。
2002年,张洪岩负责楼村之路展览室的装修设计工作,他多次前往外地调研学习优秀村史馆的建设经验,往返郑州、新乡找寻合适的装修材料,每一个细节都倾注着他的心血。“许福卿老书记对材料做工的要求很高,一定要扎实、美观,能一直使用,而不是三天两头的维修,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楼村的发展历程。并且,我们自建成至今一直坚持免费开放,就是为了吸引来更多的人。”
除此之外,楼村党委更是把展馆内容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发动多方力量搜集楼村艰苦创业的照片和老物件,力求通过用图片、文字、实物,展示出楼村的发展历程和许福卿老书记的奋斗轨迹。
2003年,坐落于楼村村委办公楼二楼的楼村之路展览室终于建成。展览室一经开放,就有大量干部群众来此参观学习,新潮的装修和充实的内容引来不少群众合影留念,高峰期时,甚至需要七个讲解员同时上阵为群众讲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楼村之路展览室创立之初,受限于资金、场地等条件有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仍然为楼村文化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周边干群的灵魂注入精神动能。
三载跃迁,提档升级助振兴——
“这是楼村之路的第一篇章,先驱风采……”在专业射灯的照射下,墙上的革命先烈介绍展板庄严肃穆,做旧的米白色展台上陈列着草鞋、水壶、行军布袋、皮枪套等历史文物。“各位来宾,请看这——”众人手拿《楼村之路》讲解册,跟随讲解员胡军艳来到第二篇章,目光汇聚在一个全景玻璃窗前,玻璃窗后是一间仅有三平方的小屋,墙面地面裸露着青砖,破旧的床、桌、椅十分拥挤地摆放着,“这里还原了楼村许福卿老书记30多年寝办合一的工作生活场景,它是一个搭建在两房中间过道上的小房间……”
真实的陈设、还原的场景,无一不诠释着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的抗日历程、楼村党委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讲解员胡军艳又通过前后对比、事例描述等方式讲述“实事求是、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共同富裕”的楼村精神和许福卿“身不懒、嘴不馋、财不贪、心不偏”的人格魅力,使参观人员沉浸式感受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为进一步学习把握党的光辉征程理清了脉络、提供了思路、加深了理解。
如今,楼村之路展览室的硬件设施和宣传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要想一探究竟,需要把时间拨回2021年,在新乡市市委、获嘉县县委的关心支持下,楼村之路展览馆提标改造工程圆满完成。
硬件升级上,从原来的二楼搬迁至一楼,扩大为东西两个展厅,并从布局、照明、声音、交互、展品保护、安全设施、人性化七个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升级。
内容设计上,深挖历史,把获嘉县楼村人许冠英等革命先烈的抗日故事、许福卿廉洁事迹和楼村精神等红色文化有序梳理为先驱风采、峥嵘岁月、强基固本等10个篇章。全方位展示楼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企业是怎么壮大起来的、典型是怎么树起来的、集体是怎么强起来的、群众是怎么富起来的、美丽乡村是怎么建设起来的。
从亚克力板牌匾升级为与展馆设计更为匹配的木质牌匾,从“楼村之路展览室”走向“楼村之路展览馆”,从一间村史室迈向集勤政廉政教育、红色传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务实发展教育为一体的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和教学点,楼村的乡村文化振兴已发生跃迁性变化。自2021年至今,展览馆累计接待人次超过1万人。
还看今朝,景史融合谱新篇——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两年,楼村立足红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与同盟山、高粱丰收节交相辉映,力争打造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融合的农文旅产业链。把乡村生态美景、传统文化与楼村之路展览馆进行有机结合,与时俱进地开展“璀璨灯光秀”、“打铁花”、“照镜镇首届亲子马拉松比赛”、“五一奇妙集章游”等新型文旅精品活动。抢占“儿童研学热”先机,吸引各类学校来此研修学习,在村内开展助学活动,为本村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并带领其到展览馆参观学习,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传递信仰火炬。
“这个展馆建设得真不错啊!没想到中原大地还有这样的奋斗历史,看得我热血沸腾!”今年五一,自扬州远道而来的游客陈先生激动地说。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楼村之路展览馆正在走向全国,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2024年元月至今,已累计接待5348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红色的历史、红色的土壤,造就了楼村敢为人先、顽强奋进的‘红色基因’。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推动楼村文旅产业发展,把‘楼村精神’、‘楼村模式’和许福卿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弘扬、推广、宣传出去,将这笔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楼村党委书记张洪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