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干净的乡村道路,整洁美丽的农家小院,健康丰富的闲暇生活……近日,走进获嘉县位庄乡花庄村,一幅乡村美景徐徐展现在眼前,正是位庄乡持续开展“三通一规范”“我的家乡我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
自全县“我的家乡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花庄村紧紧围绕县、乡两级决策部署,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因村施策、党群参与”的建设原则,把“三通一规范”“我的家乡我建设”工作与“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农村道路、自来水、雨污管网户户通,弱电线路全入地工作为引领,精心谋划,党群共同发力,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
今年以来,花庄村党支部书记任希敬带领李树海、冯现安等两委干部狠下功夫,以“硬起来、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为目标,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每天在村庄大街小巷来回穿梭,清理垃圾杂物、绿化种树、搬砖和泥、调解矛盾,对村内主次干道、门坡路肩进行硬化,对雨污管网、自来水管网进行重新规范铺设,对违建进行拆除,花庄村交了一份开展“三通一规范”“我的家乡我建设”工作的优秀“答卷”,更是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之前,我们村儿里的道路都不能走,这儿一个坑那儿一个坎儿了,只要一下雨,那都根本没法出门,哪哪都是泥。平常大街上跟垃圾场一样,一到夏天苍蝇乱飞,都要熏死人。你看现在,大街小巷都是水泥路,垃圾箱随处可见,路上不仅干净了,还又平又宽,现在出门方便了很,心情都舒畅了”村民焦福文说。
说到花庄村的改变,党支部书记任希敬是感慨万分。“我们村是一个典型的偏远落后的农业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内老人小孩居多,以前村内环境差,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根本留不住人,后来全县实施‘三通一规范’‘我的家乡我建设’工作,我们村才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人也都陆续返乡了。”任希敬说。
谈到做法,任希敬结合花庄实际谈了三点:一是观摩评比促提升。自“三通一规范”“我的家乡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乡里每周都组织我们各村进行人居环境观摩和党建观摩,并且逐村进行汇报经验做法。我们村两委班子通过观摩学习像后渔池这些典型村的优秀经验做法,回来后我们再召开村两委会,对每次观摩的收获进行总结,看哪些做法符合我村实情,可以运用到我村,这可以算是一条发展捷径,取长补短,让我们的建设更高效。二是发挥先锋示范作用。有很多村民家的厕所、仓库啥的都是建设在房屋外面,甚至占了很多路面,刚开始修路的时候,去村民家做工作根本做不动,后来我们召开“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把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都叫来,向他们说明目前遇到的问题和项目进展情况,这些老党员老干部还有村民代表都很支持工作,率先拆自己家的,拆完自己家的还去邻居家做工作,最终我们拆除违建160余处,让我们的项目顺利进行。三是群众自发参与。由于上级配套资金有限,我们村想在有限的资金内干出更多的活儿,那就需要我们去想办法儿。村内修路、铺设管网、绿化这些项目,鼓励党员群众通过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花庄村采用“村两委带头+群众自发投工”的方式,先后有300余名群众主动参与道路建设,修到谁家门口,谁家就出人帮忙干活儿,同时充分发挥“两积分”作用,既节省了成本,又加快了施工效率,极大的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干”的转变。截至目前,花庄村共铺设污水管网4700余米;自来水管网16000余米;弱电管网入地3600余米;硬化道路2700余米;硬化门坡及路肩5000㎡;新修水泥生产路2300余米;全村基本实现了农村道路、自来水、雨污管网“户户通”和弱电入地建设全覆盖。
“现在村里不仅变得更加整洁干净,花草树木也越来越多。我们村儿现在是家中见花、出门见景,心情都舒畅了。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也都开始自觉地维持村居环境了。”村民李士仓高兴地说着村里的变化。
“我们村儿能有现在的改变,十分不易。接下来,我们将加大人居环境方面的治理,持续巩固“三通一规范”“我的家乡我建设”建设成果,让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变为“时时美”,同时大力引导村民群众更新观念、凝聚共识,营造人人参与、家家清洁的浓厚氛围,提高我村环境整治和管理水平,争创‘五星’党支部”花庄村党支部书记任希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