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位庄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总要求,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实际行动涵养文明乡风,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是夯实阵地基础,让文明实践展朝气。位庄乡按“1+N”模式科学布局,充分利用原有的宣传、教育、文化场所,打造集宣传教育、便民服务、文化惠民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同时,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设立具有特色的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功能室,制作宣传展板、布置宣传专栏,展示移风易俗、孝善文化等内容,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设置志愿服务点,配备老花镜、针线、充电器、打气筒等便民物品,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截至目前,位庄乡已完成1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100%,位庄乡南阳屯村、后渔池村、嘉苑社区、石佛村、邓庄村已先后完成村史馆、乡村记忆馆建设。此外,南阳屯村、邓庄村、后渔池村、徐庄村建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主题游园。
二是深化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接地气。位庄乡整合优势资源,指导各村组建了以党员干部、模范群众、新乡贤、“五老”人员和身边好人等为主力的8支志愿者服务队伍,聚焦群众所急所盼领域,持续开展“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宣讲、人居环境整治、扶贫助困、爱心义诊、文明交通劝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实现贴心服务“零距离”。近两年,位庄乡共开展志愿服务1600余次。
三是创新活动形式,让文明实践聚人气。位庄乡将开展文化活动作为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抓手,组织各村利用文化大舞台、娱乐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明实践阵地,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快乐星期天群众文艺活动、四季村晚、“春耕杯”拔河比赛,健步健身走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依托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迎新春、包饺子”“元宵节猜灯谜”等各类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全民阅读、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向群众推广好书,宣传美德信用故事,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将文化送到百姓身边,成为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近两年,位庄乡共举办各项文化活动130余场,业务类知识培训10余场,全民阅读30余场,送戏下乡10余场,其他各类民俗节日文艺演出活动40余次。
四是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实践凝正气。位庄乡坚持榜样典型引领文明风尚,扎实开展“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文明职工”等榜样典型评选活动,使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 新风正气传得开”的生动局面,引导群众向先进典型学习,提高道德素养。2023年,全乡共评选出好媳妇郭晓晓等12类32名“乡村光荣榜”先进典型,其中入选县级“乡村光荣榜”9人,市级“乡村光荣榜”1人,省级“乡村光荣榜”1人,王治村照顾偏瘫丈夫十几年如一日的“好媳妇”孙素青,荣登2023年下半年河南好人榜“孝老爱亲”类。
五是强化环境治理,让文明实践有底气。位庄乡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显眼位置处张贴爱护环境标语、海报,此外,组织开展人居环境保护讲座和宣传活动,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让群众了解环境保护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增强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将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行为纳入幸福积分体系,群众参与垃圾分类、保持庭院及周边环境卫生等行动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等,以此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形成“整治有奖励”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各村实际,科学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并配备相应的垃圾分类设施,成立由志愿者和村两委成员组成的巡查队伍,明确巡查路线和责任区域,每天定时巡查。对于发现的人居环境问题,如垃圾堆放、污水排放等,及时记录并安排人员处理。同时,建立环境问题反馈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确保乡村环境整洁有序、长治久美。
下一步,位庄乡将继续优化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紧紧围绕自身资源优势和亮点,用足用活各类资源,立足群众需求,开展更多接地气、惠百姓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彰显特色上持续用力,在供需对接上精准发力,在宣传引导上靶向发力,为建设美丽宜居位庄、实现位庄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