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守“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情怀,以“宁肯掉下几斤肉,不让绿色落了后”的拼劲、“离职不离岗,造林永不止”的韧劲,“学无止境忙钻研,科技育林富百姓”的钻劲,几十年如一日,穿行于田间地垄,徜徉在果园林间,用“钻天榆”精神让数百农户走上致富路,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他就是——张庆连。
78岁的张庆连,曾是获嘉县的一位林业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他兼任县关工委副主任、老促会副会长、老科协副主席,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中国林学会劲松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和“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我这辈子就重视两件事,种树和育人……” ——张庆连 1986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张庆连同志退休后发挥余热,扎根农村为家乡父老传授农业知识。多少年来,足迹踏遍全县的每个角落,行程1.5万公里,为获嘉县乃至全国各地林农果农免费提供技术服务5000人次,举办培训班300多期,培训5万多人次,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论文、培训教案等内容汇编成8本书,共计约250万字,自费印刷发放2万余份,为广大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倾注了全部精力。
为了更好的帮助群众致富,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张庆连精心指导在获嘉建立了13个科技示范基地、在老区建立了11个科技示范基地。由他牵头成立的果树、葡萄、花生、树薯业等县级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达30余个,协会会员达3000余人。在他的指导下,周边村镇纷纷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您的千里遥治服务,不仅传递了科技,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传递了爱心。” ——青年农民赵示杰 2012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办培训班、大喇叭宣讲等传统科普宣传形式已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民的迫切需求。于是张庆连便积极学习新时代沟通手段,紧跟科技通讯步伐做渠道,与时俱进搞服务,创新运用“互联网+农技”推广模式,逐步实现了“云上地下”传技术、传关爱的融合服务,为广大青年农民学科技、奔小康传递科学技术。
现在不仅有周边的新乡、原阳、辉县、修武,还有外省的如安徽、湖北、新疆等省市的果树种植户都加入到他的信息服务网络来享受远程智能化推广服务新成果。
“我现在没有更大的追求了,就是想为年轻人讲好一堂生态课!” ——张庆连 2020年
乡村生态宜居是他多年来的梦。他常说:“自家庭院建设的美丽了,才会有美丽乡村,才有利于生态保护,产业兴旺,村民才能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退休后的张庆连回到在故乡后,在自家老宅基地上,建了一个生态园:将生态理念融入传统住宅,重点从规划、绿化、文化、美化、净化五个方面对庭院进行了改造,把一座钢筋水泥的凝固体赋予鲜活的生命和文化内涵,被人们称为“生态家园”。建成后,吸引了周边乡村农户参观学习,已示范带动了当地强烈的社会效应,成功开启“庭院经济”时代大门,
在他的影响下,太山镇小庄村各家各户积极参与“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多少年来,全村120户,张庆连都无偿提供树苗。在他的帮助下,邻居刘世全、发小王志详等人都在他的引荐下在自家庭院中种植葡萄和花卉,成功把庭院“方寸地”建成群众的“致富园”和人们心之向往的“诗与远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今年太山镇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以来,张庆连更是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号召大家以“五清五拆五整治”建设为抓手,引导群众对农村危旧房屋和残垣断壁进行整治,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闲资源进行规划,走出一条具有太山特色的“庭院经济”新模式,为家庭增收注入新动力,为改善乡村面貌增添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