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的麦秸秆,在手上捏揉翻折,化身一条条长“辫子”。“辫子"再经盘绕、缠结,变成草盖、草帘、工艺篮等,这些充满巧思的草编制品,就是入选获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南务村鑫福草编厂草编出来的。
草编是一种古老的编织手艺,是将稻草经过筛选、拔草皮、湿草,经心编织而成的,在农耕时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新庄乡南务村鑫福草编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2008年最为红火,主打草盖,产品远销山西清徐、榆次、太原等酿醋企业。草编厂充分利用南务村及周边村落丰富的稻草资源,大力发展稻草加工产业,每年收购稻草三百亩,周边村农户也不再为废弃秸秆处置而犯难,无人问津的“草”摇身一变成了农村农民致富创收的“宝”。
草编技术源于祖辈相传,且分布较广,明清时期大新庄乡南务村的祖辈就以给百姓编织坐垫、草席谋生,民国时期曾有以聂同枝为首的编制工为生,所以南务村的村民基本上都会草编这项“绝活”,自程新军建厂开始,就招聘村内的草编“老手”到草编厂工作。起初,草编厂也是只生产草帘这种低工艺性产品,程新军自2008年起认真了解市场,把握时机,用80目纱布加十字架竹板把草垫编制成醋缸草盖,草盖既保暖又透气,还会吸附醋缸里的微生物,有助于发酵菌种生长,草盖越老,发酵菌种越丰富,用来存放醋最合适不过,山西宁化府东湖、灯山井等酿醋企业纷纷来单定做,程新军也成为山西酿醋企业无人不知的名人。
草盖、草帘的热销为南务村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据了解,鑫福草编厂是河南省唯一一家生产草盖的草编厂,走进鑫福草编厂的院子,可以看到村民们正手指翻飞忙着做草编,转眼间,一个个草盖、草帘就在指尖“诞生”。在南务村鑫福草编厂,10多名员工正在生产一批销往山西的醋缸盖。南务村目前有20多人加入了草编队伍,这些村民每月工资平均3500元,南务村支部书记曹新保介绍说:“就地取材,就近就业,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发家致富。”
大新庄乡党委书记孔庆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草编工艺传承和保护工作,并在品牌打造、自主设计等方面继续努力,争取将南务村草编产业链条串联起来,用“小草编”编织出富民“大产业”,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