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
城关镇后寺村:党建引领“小网格” 构筑基层治理“大格局”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7-29

城关镇后寺村:党建引领“小网格”   构筑基层治理“大格局”


         今年以来,城关镇后寺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依托“党员联户”和“村民代表例会”制度,探索推行“1+3+N”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即:党务+政务、社务、警务+日常工作),构建了“党建+网格”实体运作的基层治理格局,健全完善了“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科学设置网格,让组织架构“搭”起来。

         后寺村结合人口数量、党员分布、片组划分以及工作任务等实际情况,在县、镇一级、二级网格的基础上,下沉建立三级和四级网格,三级网格主要由村两委干部、驻村民(辅)警、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以及卫生室主任组成,由村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同时,结合党员联户情况,根据村民小组区片划分,将全村划分为4个四级网格,并选用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全村共配备四级网格长4名,网格员16名,实现网格的应设尽设和服务的全面覆盖。

         二、精准绘制版图,让服务管理“细”起来。

         一方面,结合村组位置和四级网格设置,将划分区域内的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所属网格管理,并绘制“后寺村网格化管理图”,用“红黄蓝绿”不同颜色标识4个网格划分,按照“具体到组、详细到户、明确到位置”的原则,详细标注了人员分布、房屋住宅以及归属网格等情况。另一方面,根据街道巷陌分布和所在区域人员居住情况,将四级网格又细化分为若干微网格,微网格员由该网格内居住的联户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负责微网格内所有群众的服务管理。通过三级、四级和微网格的上下互通、有效联动,后寺村实现全村288户群众的精细划分和精准管理,构建了“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网格全覆盖、一网管全部”的工作格局。

         三、厘清职责任务,让网格责任“担”起来。

         按照“打造‘全科网格’,网格化服务管理精准高效,网格员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的要求,梳理“联系沟通、宣传教育、服务管理、排查上报、参会议事”5大项职责任务。一方面,通过制订上墙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制度,印发《网格长工作手册》、《网格员工作手册》,颁发《聘书》和工作证,切实增强网格长和网格员的身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职责。另一方面,结合村情实际,将矛盾化解、信访稳定、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反诈防诈等重点工作全部纳入网格职责,打通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实现管理服务职能的一网统筹、全面覆盖。

         四、创新制度体系,让运行机制“顺”起来。

         一是入户走访。各级网格长、网格员主动下沉“网格”,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定期对分包区域和联系群众进行走访巡查,在唠家常中宣传各项政策,在串家门时了解群众所急所盼,切实做好信息的采集、排查、更新、上报等工作,确保基础信息不漏项、社情民意不滞后、问题隐患全掌控。二是分类处置。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做好现场处置、上报研判和解决处理,确保问题解决及时、事态平稳可控、群众好评满意。三是网格议事。将村民代表例会和网格议事会、综治工作例会有机融合,各级网格长结合近期重点工作和网格员走访巡查情况,梳理出重点议题,经村两委研究后确定议题,并及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例会,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表决决策,例会决策事项全部明确责任人、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工作计划,实行专班督导、销号管理。

         五、注重把握重点,让结果成效“实”起来。

         经过实践和完善,后寺村借助“党建+网格”实体运作的治理模式,逐步实现“第一时间掌握村情民意、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处置应急事件、第一时间落实反馈跟踪”的服务管理目标。自网格化服务管理施行以来,村内网格员纷纷化身宣传员、矛调员、排查员、保洁员,全面参与疫情防控、矛盾调解、安全排查、人居环境等各项工作。今年以来,该村网格员参与疫情值班、政策宣传、返乡人员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300余人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6起,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3处。特别是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党群一心清除了立面广告、整治了背街小巷、清理了空宅闲院、拆除了残垣断壁,利用清理腾退的旧宅空地修建停车场2个、停车位44个,既提升改善了村容村貌,又解决了村民停车难题,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