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县委县政府造林绿化工作部署,城关镇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为发展理念,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护,将村庄美化绿化工作同农村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打造、生态宜居建设结合,推动城乡环境“蝶变”升级, 着力打造城关农村“新生态”。
一、围绕“早”字发力,聚焦导向,全域绿化规划科学。
城关镇坚持早规划、早动员、早部署,紧盯规划实施、推动成效落地、严把栽植管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抓好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实行见缝插绿、能绿则绿、应绿尽绿。组织人员对全镇 17 个村的村况及道路进行摸排澄底,建立台账,以规划制定 3 个重点村绿化,120 公里道路绿化,种植面积达 2000 余亩为目标,力争实现全域“绿起来”的目标。
二、围绕“实”字发力,聚焦目标,创新形式提质增绿。
城关镇把国土绿化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精选树种,倒排工期,抢抓有利时机,加快绿化进度。结合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按照“增绿量、提品质、添色彩”工作思路和“不露土、全覆盖” 的总要求,带领各村党员群众齐上阵、全动手,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绿化布局和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科学规划绿化重点环线、主干道,着力打造精品生态走廊,不断提高辖区绿化面积和覆盖率。
三、围绕“效”字落脚,建章立制,推动绿化走深走实。
积极探索多种经营主体,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格局。一是建立种植机制。统一为各村提供树苗,机械、人工费用镇村两级各一半,村级严把栽植 关、浇水关,力争每一项造林工程成为质量高的精品工程。二是建立产权制度。树苗的产权全部属于村级,村级按照“村、组、 群众”的收益,建立利益联结分配机制,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行产权管护责任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各村支部书记为村级第一责任人,村两委干部分路段负责,村网格员具体负责养护和群众参与的管护机制,确保绿化种植一次成型、一次成景、一次成功。
截至目前,城关镇农田林网共栽植白蜡 3000 余棵,涉及二街、后李、前寺 4 条道路 9800 余米,率先完成县里下达的农田林网建设任务,铺设常绿草皮 4 万余平方米,树木涂白 15000 余株。
下一步,城关镇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启动实施一系列村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行动,重点推进道路硬化、美丽乡村、 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以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重点,持续推进“美好庭院”“美丽公路”“四好农村路”“农田林网”和水、电、网等建设,致力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