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强不强,关键在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党的农村工作的核心,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近年来,获嘉县城关镇将建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选、育、管、用”一体推进,着力培养锻造一支“能领头、肯领头、领好头”的“领头雁”队伍,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2023年,全镇18个村创成“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6个,“三星”支部10个,“三星”以上支部占比达94.4%,15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10个村超百万元。
一、拓宽“选”的渠道,优化队伍结构。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城关镇坚持“内挖、外引、优派”相结合,拓宽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渠道。一是本土“挖”。突出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年龄学历、纪律意识等五个方面,从致富能手、种养大户、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等群体中挖掘一批村党支部书记人选进行重点培养,有效解决了“无人可选”的问题。全镇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中选任村支部书记10人。二是外部“引”。实施“归雁招引”计划,建立乡土人才名册和在外知名人士台账,定期推送村内工作动态和家乡发展变化,并利用节假日组织召开茶话会、恳谈会,招引有政治觉悟、有经济实力、有良好口碑、有回报家乡意愿的人员回乡发展,推动“归雁”变“头雁”,全镇共招引返乡人才4人担任村支部书记。我镇后寺村曾经是全县闻名的穷村、乱村、落后村,两年换了三任书记,为改变这一现状,镇党委经过深入调查走访,将在外承包工程的乡土人才马汝亮优招回村任职,在他的带领下,后寺村引进企业6家,年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国十大美丽乡村,连续两年评定为“五星”级党支部,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发展的嬗变。三是择优“派”。按照“党务干部优先、年轻干部优先、农口干部优先、包村干部优先”的“四优先”原则,通过个人自荐、党组织推荐、资格联审等程序,从机关干部中选派优秀人员到工作薄弱村任党支部书记,推动机关干部作风能力强起来、基层党组织功能强起来。目前,我镇选派了1名机关干部到全镇唯一的二星村任支部书记,着力整顿转化、提星升级。
二、创新“育”的方式,提升能力素质。实施了“头雁领航”“雏雁培育”“群雁齐飞”3项工程,既提升了现任队伍的能力素质,也解决了后继乏人的问题。“头雁领航”工程,依托“导师帮带制”,择优挑选政治素养高、工作作风实、农村经验丰富的村党支部书记为帮带导师,与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支部书记结成对子,通过“一对一”培训、“手把手”传授、“面对面”交流,帮助帮带对象打开工作局面、解决发展难题。目前,全镇共结成支部书记帮带对子5个。我镇彦当村由于村内遗留问题较多,镇党委选派有20多年经验的老书记李修德作为该村支部书记杨世礼的帮带导师,通过“一对一”帮带,杨世礼不仅逐步化解了村内遗留问题,打开了工作局面,还谋划发展了“乡厨”“乡宿”“乡游”等文旅项目,带领村民吃上了“文旅饭”。“雏雁培育”工程,依托乡土人才库,按照每村5—6名的原则,从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回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一批有可靠政治素质、有志服务“三农”、有正常履职能力、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四有”人才,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引导参与村内事务和日常工作,通过“优秀人才——村后备干部——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链条,为村级干部队伍提前备足“新鲜血液”。目前,全镇共储备村“两委”干部后备人才56名,其中支部书记后备人才18名,参加村“两委”工作的16人(其中当选村“两委”的2人)。“群雁齐飞”工程,依托村党支部书记“分类定型”,通过“引领型”育品牌、“潜力型”抓帮扶、“守摊型”促转化、“问题型”强整顿,分类画像、照单开方,引导激励村党支部书记比学赶超、“群雁齐飞”。全镇共涌现出“引领型”支部书记5名,带动2名“问题型”和4名“守摊型”支部书记实现整顿转化提升。
在3项工程的基础上,城关镇进一步谋划了“新农人”领创工程,从镇机关和各村选派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负责“挖掘村庄文化、谋划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通过“新农人”领创工程带动培育更多的“新农人”共谋乡村振兴大事。目前,工作方案已拟定,并进行了初步摸底,待条件成熟后组织实施。
三、健全“管”的机制,规范村级运转。村级带头人队伍选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重点抓四个方面:一是县级备案管理。坚持“凡任必备、奖惩必备”,村党支部书记出现变动或受到表彰奖惩的,及时整理备案资料和归档材料,并将任免职文件、备案表、奖惩凭证等相关资料报县委组织部归入“一人一档”,全面掌握村党支部书记变动情况和现实表现。二是实绩考核评议。结合“五星”支部创建,每月进行一次督导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观摩评比、每半年组织一次述职评议,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年终综合考核评定、划分类别,并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对先进村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实干实绩”鲜明导向。三是动态调整管理。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村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重点工作推进和中心任务完成等情况,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综合分析,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严格落实限期整改及停退免职等办法进行调整撤换,并及时补优配强,全面提升村党组织战斗力。四是强化日常监管。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坐班值班、重大事项报告、谈心谈话、履职承诺、述职评议考核等管理制度,健全村级班子运行评估、村支部书记履职评价机制,并借势“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5913533”热线和县纪委监委智慧监督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双监管,确保日常监管常态化、规范化、智能化。
四、创新“用”的举措,激发干事动能。坚持激励善用结合、严管厚爱并重,切实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后顾之忧,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一是选树正面典型,对成功创建“五星”“四星”支部和班子稳定、产业兴旺、环境宜居、平安和谐、乡风文明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时总结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并积极向云上获嘉、学习强国等平台以及各类宣传媒体推送报道,让广大村党支部书记学有标杆、干有榜样。今年以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刊登我镇典型做法31次,其中省级11次、学习强国2次、央广网及中央广播电视台各1次。二是强化政治激励,对工作实绩突出、综合表现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优先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两优一先”等推荐对象,确保村党支部书记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奔头。近三年,先后有8名村支部书记受到县级以上表彰,17人当选为县乡“两代表一委员”,1人当选为省人大代表。三是建立关爱机制。在严格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报酬补贴的基础上,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关心关爱帮扶机制,通过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组织健康体检、开展走访慰问等形式,不断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