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获嘉县水利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主题教育工作为总抓手,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认真落实河长职能,对“四乱”问题零容忍,秉承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的目标,统筹解决河湖突出问题。河长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河道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善。现将工作成效汇报如下:
一、下好“先手棋”,确保河湖长制走深走实
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我县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总河长、总河长。在河道问题处理上,第一总河长、总河长、副总河长、县级河长多次批示,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有效保障河长制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全县共设立县、乡(镇)、村级河长262名,树立公示牌176块。加强河长制组织体系动态管理,建立河长动态调整和责任递补机制,压实河湖管理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河南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影子系统),提高了系统服务管理水平。
完善履责工作机制。2023年,县河长办修订、完善十余项获嘉县河湖长制工作制度。同时,做好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工作,推动流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今年以来,县乡村三级河长扎实开展巡河工作,累计巡河2.02万人次,其中:县级河长累计巡河49人次,乡级河长累计巡河2054人次,村级河长累计巡河1.78万人次,巡河率达100%。
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根据水利部,省、市河长办要求,全面启动水普内4条河流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明确评价指标、方法,通过河湖健康评价掌握河湖健康状态,分析河湖存在的问题,为编制“一河一策”、实施系统治理提供依据。目前,已完成老运粮河的健康评价,2024年准备完成剩余3条河流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
二、下好“结合棋”,加强河湖治理见行见效
持续推进“四乱”问题整治。以清理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为重点,纵深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县范围内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特别是县级以上河道为背河堤脚外5米以内、乡级河道为河口外侧3米范围内,以流域为工作单元,以乡镇为责任主体,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共治理“四乱”问题358处,拆除违建20处,清理碍洪林木10000余株,围垦种植8000余平方。
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回头看”中贯彻执行河道保护条例,明确支排河口外三米为河道管理范围。同时,县财政投入77.35万元对共产主义渠进行测绘并办理不动产证。县财政投入369万余元,对30条支排进行清淤疏浚,两侧垃圾杂物进行集中清理,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止目前,清理河道长度130余公里,出动人员2015人次,投入钩机等大型设备3417台班、清理土方91万余方,清理河道堤岸、桥底垃圾杂物10.3吨,腾退河道占地403.8亩。
三、下好“引导棋”,促进护河意识入脑入心
提升公众爱河护河意识。为使更多群众了解河长制、支持河长制、参与河长制,继而促动河长制的落实,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河长制、《新乡市河道保护管理条例》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30000余份,悬挂标语100余条,出动宣传车30余辆次,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公众对河湖保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凝聚全社会保护河湖的强大合力。
优化保洁制度体系效率。按照《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河湖长效保洁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新政办〔2018〕83号)要求,制定《获嘉县河湖长效保洁工作方案》,每年将河湖保洁经费167.94万元纳入县财政预算。目前全县各乡镇保洁队伍均已建立,共明确保洁员338名,其中贫困户73名,基本实现长效保洁机制的正常运转。
四、下好“关键棋”,落实日常监管有序有效
强化河长制工作监督管理。为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充分发挥“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工作机制的优势,强化“督导促进”的作用,县河长办组织水利、检察院成立了河长制工作暗访督导组,对各乡(镇)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暗访督导。共发现相关涉河问题7处,其中县河长办下发交办函1份、提示函1份,县检察院下达检察建议6份,相关乡镇约谈村级河长3名,目前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极大的提高了乡村两级河长履职尽责的能力。
推进河湖监控预警信息化建设。为推动信息化监管,获嘉县政府投资15万元,在主要河道重点河段安装摄像头10处,对违法排污、违规建筑、河道采沙、畜禽养殖污染等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确保河道保护落到实处。同时结合无人机巡查,融合AI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强化对新增物的排查和重点区域核查。进一步加大执法管理监管,及时制止乱建问题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