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字号: | 发文机关: | ||
---|---|---|---|
失效时间: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时间: | 2020-08-28 | 成文时间: | 2020-08-28 |
有效性: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产业聚集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为切实保护好我县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现就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历史、人民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切实承担起法律法规赋予的文物保护职责。各乡镇要把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乡镇城乡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要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文物事业发展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依法保护与科学保护相结合,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决杜绝对文物资源的无序、过度、破坏性开发和利用行为。要广泛宣传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的文物法制观念,提升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为文物保护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一)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依法报请审批,做好项目建设前期的文物勘探调查工作。特别是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和已登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占地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作业的,要依法报请审批,确保文物安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和地下文物埋藏的,须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县文物、公安行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文物安全。
(二)加强文物的维修保护
各乡镇要强化文物保护单位的巡检工作,对存在损毁、坍塌风险的文物保护单位,各乡镇要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文物安全。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迁移、重建,应当履行法定审批程序,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严格执行修缮计划和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维修古建筑,要按照原规制,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尽可能原址保护,减少迁建。坚持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理念,经批准在文物建筑周边建设的设施,要突出文物本体、保持风貌协调,通过保护规划、建设控制和环境整治等有效手段,切实改善建筑遗产及其环境景观的保护状况。
(三)加强文物的开发利用
所在乡镇对不可移动文物(如宗祠、桥梁、古建筑等)在不破坏文物总体结构,确保其保存完好性与原始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文创产业、文化礼堂、旅游开发等项目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制定方案,报上级部门审批后实施,使其发挥特有的历史价值。鼓励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鼓励出资修缮、维护历史建筑的行为。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应坚持公益属性,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要充分发挥文物保护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的作用,多渠道筹措保护资金,加强文物的修缮和管理,确保文物安全。
三、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作机制
(一)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县对乡镇人民政府考核。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属地主体责任,严格履行管理职责,落实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责任人,健全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把文物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文物保护单位、各个岗位和具体人员,确保不留死角与盲区。
(二)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巡查制度。各乡镇要对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专人负责管理,有条件的可以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巡查。各乡镇要及时掌握文保单位的安全状况,发现有破坏文物情况的要第一时间向县文物、公安部门报告。
(三)奖罚激励措施。各乡镇属地文保单位出现受损坍塌和破坏拆除等情况,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各乡镇主动履责维修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县政府将根据文物维修工程进行奖励。
附件:获嘉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附件
乡镇名称 | 序号 | 单位名称 | 地 址 | 级 别 |
城关镇 | 1 | 城隍庙 | 四街村 | 省保单位 |
2 | 文庙 | 二街村 | 省保单位 | |
3 | 杨宅 | 二街村 | 县保单位 | |
4 | 小西关古墓群 | 小西关村 | 县保单位 | |
史庄镇 | 1 | 齐州故城 | 杨洼村 | 省保单位 |
2 | 刘宅 | 东张巨村 | 县保单位 | |
3 | 东张巨遗址 | 东张巨村 | 县保单位 | |
4 | 刘氏祠 | 东张巨村 | 县保单位 | |
5 | 东张巨寨碑 | 东张巨村 | 县保单位 | |
6 | 故王冢 | 曹庄村 | 县保单位 | |
7 | 马鞍冢 | 吴庄村 | 县保单位 | |
8 | 东小冢 | 吴庄村 | 县保单位 | |
9 | 田冢墓 | 吴庄村 | 县保单位 | |
10 | 季亹墓 | 李村 | 县保单位 | |
11 | 南小冢墓 | 蒋村 | 县保单位 | |
12 | 四女冢 | 西闸口部队院内 | 县保单位 | |
13 | 庄王冢 | 陈庄村 | 县保单位 | |
14 | 黄冢 | 陈庄村 | 县保单位 | |
15 | 卜子夏墓 | 邓庄村 | 县保单位 | |
16 | 石佛寺遗址 | 大清村 | 县保单位 | |
17 | 大清遗址 | 大清村 | 县保单位 | |
18 | 双冢墓 | 东永安村 | 县保单位 | |
19 | 烈士陵园 | 闫庄村 | 县保单位 | |
徐营镇 | 1 | 龙王庙 | 望高楼南堂村 | 县保单位 |
2 | 罗汉寺遗址 | 李吴巷村 | 县保单位 | |
3 | 刑韩古墓群 | 刑韩村 | 县保单位 | |
4 | 妲己冢 | 宣阳驿村 | 县保单位 | |
5 | 韩氏祠堂(文公祠) | 宣阳驿村 | 县保单位 | |
6 | 小冢 | 宣阳驿村 | 县保单位 | |
7 | 吕尚冢 | 宣阳驿村 | 县保单位 | |
8 | 清王冢 | 宣阳驿村 | 县保单位 | |
9 | 双冢 | 宣阳驿村 | 县保单位 | |
10 | 宣阳驿遗址 | 宣阳驿村 | 县保单位 | |
11 | 田氏宗祠 | 大林村 | 县保单位 | |
12 | 浮氏祠遗址 | 后大门村 | 县保单位 | |
13 | 徐营徐氏祠堂 | 徐营西街村 | 县保单位 | |
14 | 无名冢 | 司吴巷村 | 县保单位 | |
15 | 杜氏祠堂 | 坑西村 | 县保单位 | |
照镜镇 | 1 | 吕氏老宅 | 西彰仪村 | 县保单位 |
2 | 吕氏祠堂 | 西彰仪村 | 县保单位 | |
3 | 五节祠 | 巨柏村 | 县保单位 | |
4 | 大路冢 | 彦当村 | 县保单位 | |
5 | 安乐桥碑 | 安村 | 县保单位 | |
6 | 西大冢 | 方台村 | 县保单位 | |
亢村镇 | 1 | 渡河词碑 | 亢西村 | 省保单位 |
2 | 刘伶墓 (含刘伶寺石刻) | 刘固堤村 | 省保单位 | |
3 | 岳冢墓 | 亢西村 | 县保单位 | |
4 | 王氏祠堂戏楼 | 西刘固堤村 | 县保单位 | |
5 | 石经幢 | 丰乐屯村 | 县保单位 | |
6 | 郭明善墓 | 郭堤村 | 县保单位 | |
7 | 郭寺石佛像 | 郭寺村 | 县保单位 | |
8 | 天仙庙遗址 | 亢北村 | 县保单位 | |
9 | 大钟寺遗址 | 府庄村 | 县保单位 | |
位庄乡 | 1 | 南阳故城遗址 | 南阳屯村 | 县保单位 |
2 | 大冢 | 位庄村 | 县保单位 | |
3 | 二冢 | 位庄村 | 县保单位 | |
4 | 白冢 | 大位庄村 | 县保单位 | |
5 | 牛蛋冢 | 徐庄村 | 县保单位 | |
6 | 重修三桥之记碑 | 后鱼池村 | 县保单位 | |
7 | 卫河水闸 | 招民庄村 | 县保单位 | |
太山镇 | 1 | 石佛像 | 太山村 | 县保单位 |
2 | 周文王冢 | 大张卜村 | 县保单位 | |
3 | 玉帝庙戏楼 | 西寺营村 | 县保单位 | |
中和镇 | 1 | 天主教堂 | 东街村 | 省保单位 |
2 | 寂照寺 | 后寺村 | 省保单位 | |
3 | 西阁寺 | 西街村 | 县保单位 | |
4 | 羊二庄遗址 | 羊二庄村 | 县保单位 | |
冯庄镇 | 1 | 冯氏祠 | 冯庄村 | 县保单位 |
2 | 岳寨村岳氏祠堂 | 岳寨村 | 县保单位 | |
3 | 洪福寺遗址 | 岳寨村 | 县保单位 | |
4 | 2号跌水闸 | 冯庄村 | 县保单位 | |
5 | 黄河故堤遗址 | 张堤村 | 县保单位 | |
6 | 杨刘庄杨氏家庙 | 杨刘庄村 | 县保单位 | |
7 | 屯街赵氏祠堂 | 屯街村 | 县保单位 | |
大新庄乡 | 1 | 登觉寺 | 大新庄村 | 市保单位 |
2 | 登觉寺遗址 | 大新庄村 | 县保单位 | |
3 | 八面碑 | 大新庄村 | 县保单位 | |
4 | 龟山古墓群 | 东碑村 | 县保单位 | |
5 | 张庄古墓群 | 张庄村 | 县保单位 | |
黄堤镇 | 1 | 石拱桥 | 马厂村 | 县保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