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字号: | 发文机关: | 县政府办公室 | |
---|---|---|---|
失效时间: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时间: | 2022-04-27 | 成文时间: | 2022-04-27 |
有效性: | 有效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产业集聚区(西工区)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
《获嘉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获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6日
获嘉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为全力做好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乡森林总量,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打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绿色获嘉、生态获嘉和美丽获嘉,根据《河南省绿化委员会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着力开展河南省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豫绿〔2019〕1号)和《河南省林业局关于对获嘉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备案的批复》等文件要求,根据《河南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目标体系,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和《河南省绿化委员会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开展河南省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结合获嘉县生态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增强森林产业服务能力、丰富和繁荣生态文化、夯实森林城市建设支撑保障能力,努力把获嘉县建设成具有区域特色、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河南省级森林城市。
二、基本原则
(一)城乡统筹,连通网络
将城区森林建设与乡村建设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一个绿量充足、分布均匀、相互连通、健康稳定的城乡森林复合系统。通过道路绿化、水系绿化、社区绿化、农田林网、美丽乡村等建设活动,促进城乡融合,带动村镇发展,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且互联互通的森林网络系统。
(二)师法自然,科学节约
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采用近自然的管养方式,提高森林质量和绿地建设水平。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国槐、银杏、杨树等乡土树种为主进行多层次、多色彩搭配。同时,坚持自然森林、节约绿化的建设理念,推广节约型生态技术和可持续管理手段。
(三)突出特色,彰显文化
获嘉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要同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民俗传承相结合,弘扬和宣传绿色文明、生态文化,让绿色文明、生态文化内涵融入森林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四)以人为本,生态惠民
突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实现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把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变成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的工作方式,强化责任落实,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全民共建森林城市的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林业绿化,支持城市生态建设,发挥市场经济带动森林城市建设稳步发展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局面。
三、总体目标
全县生态建设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级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实现生态环境更加良好、森林功能更加完备、生态意识深入人心、绿化网络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到2022年末,林木覆盖率达25.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4m2,居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新建1处大型郊野公园,县域内道路和水系廊道绿化率达到99%,各企业、单位绿化率达30%以上,各小区绿化率达40%以上,人均绿道长度达0.80km,18%以上的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居民对创建森林城市知晓率85%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97%以上。城市规划区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
四、主要任务
通过实施“城乡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和森林支撑体系建设”等四大体系建设内容,有针对性地布局多项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一)城市绿化建设工程
1.公园绿地建设
到2022年底,实现建成区各类绿地面积808.41hm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64.84hm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46%,绿地率37.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4m2以上。
2.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创建期(2021-2022年)重点对健康路(信义路-迎宾大道)、新华街(和平路-同盟大道)道路绿化进行整体提升,对华泰街(锦华路-仁爱路)、西苑街(和平路-健康路)及胜利街(红旗路-同盟大道)道路绿化进行建设工程。总里程数达18.55km。
3.防护绿地建设
创建期(2021-2022年)对铁路防护绿地即新焦铁路两侧、仁爱路两侧的防护绿地重点进行提升工程建设,对凤鸣路两侧的防护绿地进行建设。总里程数达47.22km。
4.森林单位、社区、企业建设
创建期(2021-2022年)要创建森林单位7个,森林社区11个。
5.人文景观绿道建设
创建期(2021-2022年)提升绿道8.65km,居民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0.80km以上,逐步完善城区绿道网络,基本满足民众健身、休闲、体验自然的需要。
6.森林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创建期(2021-2022年)要新建同盟古镇、奇幻玫瑰庄园等两处森林科普教育基地,对获嘉县林科所的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提升改造。
(二)乡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1.乡村绿化美化项目建设
创建期(2021-2022年)建设乡镇公园7个,创建绿化模范乡镇1个;村庄绿化15个,新建村庄游园23个,创建森林乡村14个。
2.造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工程
创建期(2021-2022年)新造林23.22hm2,全部为平原造林,以营造生态林为主;森林抚育510.29hm2,全部为平原森林抚育。
3.农田林网建设
创建期(2021-2022年)完善农田林网494.43hm2,农田林网控制率保持在94.60%以上。
4.郊野公园建设
创建期(2021-2022年)新建郊野公园1处,为如意湖湿地公园,位于获嘉县史庄镇。规划新增湿地面积25.95hm2,结合史庄引黄调蓄工程,尽最大可能引蓄黄河水资源,改善水资源短缺状况。
5.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
重点开展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在现有公园基础上,开展湿地公园的保护基础设施、湿地植被恢复、生态旅游服务设施、科普教育标识建设,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加强资源本底调查,建立获嘉县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重点开展色叶树种、行道树、名花、水生花等的种质资源选育工作,扩大可利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基地。
(三)森林生态文化工程
1.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创建期(2021-2022年)将在同盟古镇新建1处森林科普教育基地,对图书馆、文化馆的森林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提升;利用生态主题影像片、横幅标语、科普展板、生态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展示森林生态系统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宜居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同时开展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自然资源保护相关知识宣传活动,使获嘉人民了解生态文化知识。
2.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及义务植树工程
每个乡镇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义务植树基地一处,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绿地认养,积极推广宣传义务植树活动,鼓励群众以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形成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的良好社会风尚。
3.古树名木保护系列工程
制定并实施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范,建立健全获嘉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推进落实古树名木管护棵棵有人管、株株有档案,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切实履行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措施。
(四)林业产业发展工程
1.花卉苗木产业建设
以获嘉县现有苗木花卉基地为重点培育对象,在原有基地基础上,积极引进优良品种,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以史庄镇、位庄乡为重点,打造出既能代表地方特色,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精品花卉苗木品种品牌。创建期内,在史庄镇、位庄乡及主要交通干线等优势区域建设120.00hm²花卉基地。
2.生态旅游发展
将获嘉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景观相结合,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打造以“一镇两园三带四湖”为重点的全域文化旅游布局。
(五)森林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1.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至规划期末,全县建立较为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森林火灾受害率严格控制在0.5‰之内。
2.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到规划期末,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灾害测报准确率达98%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病虫害监测覆盖率100%。
3.林政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整合执法力量,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严格林地审核审批,严格规范森林、林木、林地和木材采伐运输使用管理活动;加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严禁随意采挖野生植物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
4.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林业站基础设施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构建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产品加工转化等技术研究和开发。
五、实施步骤
(一)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9月)
1.成立组织:调整充实获嘉县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公路、水利等部门专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森林城市创建动员大会,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全面启动创建工作。
2.宣传发动:广泛宣传创建森林城市相关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营造创建森林城市良好氛围。
3.积极创建:各有关部门、乡镇按照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创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创建工作情况,在省验收前全面完成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目标任务,各项指标达到省级森林城市评价标准。
(二)迎接验收阶段(2022年10月-12月)
对照《河南省绿化委员会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省级森林城市申报考核办法、评价指标、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和森林特色小镇申报考核办法的通知》(豫绿〔2019〕2 号)要求,做好资料整理、验收等相关准备工作,向省绿化委员会和省林业局提交关于要求验收省级森林城市的报告,做好迎接河南省绿化委员会和河南省林业局验收工作,直至全面通过省绿化委员会和省林业厅验收。
六、职能分工
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强协作、合力推进。
县委宣传部:负责制订森林城市创建宣传方案,协调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森林城市创建的资金保障工作。
县发改委:负责森林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的立项。
县住建局、城管局: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组织实施城区绿地建设,重点抓好城市公园建设、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居民小区、单位、公共绿地和其它现有绿地建设、管理和整治工作。完成城市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达标证明及支撑材料。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全县农田林网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申报材料中相关指标并提供证明材料。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县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重点做好森林城市创建的规划编制、建设协调、技术指导等相关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公路服务中心:负责全县、乡、村道绿化和补植提质工作。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包括连接线)、铁路、国道、省道、县、乡、村道等公路绿化、彩化工作。完成申报材料中相关指标并提供证明材料。
县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重点河道的绿化美化彩化工作。完成申报材料中相关指标并提供证明材料。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工作。完成水、气、声环境质量监测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县文旅局:指导监督旅游景区、农家乐绿化,培育森林生态旅游、乡村特色旅游,完成申报材料中相关指标并提供证明材料。
县融媒体中心:开辟专栏专题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系列宣传活动,制作森林城市创建专题宣传片。
县科协:负责森林生态科普基地建设,建成4处以上森林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5次以上。
各乡镇:负责辖区内森林城市创建相关建设工作,综合开展辖区内的村镇绿化、义务植树、农田林网、森林保护、森林产业基地建设等。
其他单位:主要负责完成申报中相关材料证明及支撑材料。配合联系乡镇完成森林城市创建相关建设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发展责任
获嘉县人民政府成立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站在全县“一盘棋”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各部门和乡镇需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负责,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职人员,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调、上下配合,行之有效的森林城市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要认真部署和计划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创建工作,明确分工和责任到人,确保2022年完成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目标。
(二)强化部门协调,明确部门职能
获嘉县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各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采取有力措施,实行城乡互动的部门分工责任制。加强全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城管、交运、公路、住建、文旅、生态环境、科协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明确相应主责机构,齐抓共管。自然资源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政策资金到位,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
(三)创新机制,落实资金保障
将“创森”资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财政预算,整合部门绿化建设资金,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森林城市建设,逐步建立政府导向投入、企业主体投入、社会广泛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形成“森林建设、人人有责”的整体合力。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积极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市民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意识,赢得全民的理解、支持,营造全民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附件:
获嘉县创建河南省森林城市
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杨新意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 王闻捷 县委副书记
李学良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庆军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郭二辉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 王景贵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高立新 县委县政府督查局局长
杨修奎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詹 峰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岳进秀 县发改委主任
冯新颖 县财政局局长
赵宏亮 县住建局局长
郑好斌 县交运局局长
杜 炜 县公路服务中心主任
张道仁 县生态环境局局长
宋建军 县文旅局局长
赵明银 县水利局局长
刘 全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张世涛 县教体局局长
陈占军 县卫健委主任
韩亚威 县科工局局长
冯 源 县城管局局长
卫 园 县统计局局长
张永超 县气象台台长、局长助理
职福利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
郭 霞 县档案馆馆长
张 阳 城关镇镇长
方 伟 照镜镇镇长
祝 贺 位庄乡乡长
尚 磊 黄堤镇镇长
浮秀艳 史庄镇镇长
祁廷梁 徐营镇镇长
王 寅 大新庄乡乡长
孙士耀 冯庄镇镇长
孔庆熙 亢村镇镇长
王向军 太山镇镇长
朱佳佳 中和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詹峰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陈四平同志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