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砥砺奋进、顶压前行,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切实推动社会民生改善,全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155669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385万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889427万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833857万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为20∶41.3∶38.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160元,比上年增长7.3%。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8.9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3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8.6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13%,比上年末提高0.6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2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91‰;死亡人口0.29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42‰;自然增长率为-0.51‰。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54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0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3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91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32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0.2万人。
全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
二、农业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61170亩,比上年增加1441亩,其中夏粮种植面积411201亩,增加441亩;秋粮种植面积 449969亩,增加1000亩。油料种植面积508.5亩,减少648.4亩,其中花生种植面积508.5亩,减少648.4亩。蔬菜种植面积64468.3亩,减少6783亩。
全年全县粮食产量388180吨,比上年增加66665吨,增产20.7%。其中,夏粮产量200804吨,增产0.1%;秋粮产量187376吨,增产54.9%。小麦产量200804吨,增产0.1%;玉米产量167624吨,增产74.1%。
全年全县油料产量166.8吨,比上年减产20.5%,其中花生产量166.8吨,减产20.5%。蔬菜产量295195.4吨,增产1.7%。食用菌产量7442吨,减产0.7%。瓜果产量1968.5吨,增产41.4%。
全年全县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04万吨,比上年下降1.6%。其中,猪肉产量2.28万吨,增长6.0%;牛肉产量0.08万吨,增长14.3%;羊肉产量0.05万吨,下降16.7%;禽肉产量0.63万吨,下降22.2%。禽蛋产量1.48万吨,下降12.4%。牛奶产量0.27万吨,增长22.7%。年末生猪存栏17.09万头,比上年下降10.4%;全年生猪出栏31.91万头,比上年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570364万元,比上年增长5.2%。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69%;股份制企业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9.1%;私营企业增长21.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4.8%,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32.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8%;高技术产业增长73.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3%,高新技术产业下降1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2%。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增长42.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2.7%。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7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下降3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0.44元,比上年下降0.01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6元,比上年增加3.9元。
全年全县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27亿元,比上年增长32.96%。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42.67亿元,增长33.46%。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7490万元,比上年下降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2175万元,增长8.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914万元,下降6.7%;金融业增加值55257万元,增长9.1%;房地产业增加值134418万元,增长3.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4466万元,增长11.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42655万元,增长2.6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59024万元,比上年增长22.34%;利润总额-584.5万元,比上年减亏3818.1万元。
全年全县货物运输总量1202万吨,比上年下降3.0%。货物运输周转量125857万吨公里,下降4%。旅客运输总量38.99万人次,下降49%。旅客运输周转量1286.67万人公里,下降49%。全县道路总里程828.445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93.48公里,县乡公路总里程734.965公里。
全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0.86亿元,增长4.8%;电信业务总量2.21亿元,增长27%。快递业务总量1483.35万件,增长95.17%。年末本地移动电话用户41.3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7万户。全年新开通5G基站65个,累计达到349个;全县5G终端用户总数达到18.3万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21.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7.5%,民间投资增长25.9%,工业投资增长60.1%。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8.75亿元,比上年下降57.6%。其中,住宅投资8.75亿元,下降57.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89.97万平方米,增长8.1%;新开工面积116.89万平方米,增长10.1%;商品房销售面积37.42万平方米,下降24.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6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82.8%。
全年全县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42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42.98%;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31.55%。中原家居产业园192万平方米厂房建设项目、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新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投产,获嘉县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郑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港二期工程项目等进度加快;获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S230薄口线华夏幸福展览馆至府庄北段改建工程等相继开工。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583万元,比上年增长3.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8491万元,增长3%;乡村消费品零售187092万元,增长3.8%。
全年全县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5%,饮料类增长26.2%,烟酒类增长2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7%,日用品类增长2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9%,中西药品类增长25.6%,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8.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9%;全年全县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13606万元,比上年增长46.7%。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货物进出口总值19947.42万元,比上年增长28.55%。其中,出口19863.72万元,增长28.22%;进口83.7万元,增长234.8%。
全年全县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0.177亿元,增长3.7%。
全年全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27.13万美元,增长1.33%。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4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税收收入56133万元,增长12.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724万元,增长27.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7374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1%,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1728589万元,增长15.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48216万元,增长24.1%,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605575万元,增长14.3%。
全年全县保险业保费收入4.72亿元,其中财产险1.86亿元,人身险2.86亿元。赔款支出与给付额1.35亿元,其中财产险0.91亿元,人身险0.44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99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46.1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5.3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45,比上年缩小0.02。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52.6元,比上年增长7.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316.1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18.5元,增长7.9%。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345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40916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3244人。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670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8544人,参保退休人员712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10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1942人。
全县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58万元,年末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390人;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106万元,年末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7310人。全年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924.57万元,年末共保障特困人员1096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县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个。年末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6个,其中省级10个,市级26个。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全年专利授权量达到355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290件,外观设计49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59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13亿元,较上年增长3%。
年末全县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家,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1家,完成产品认证企业38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872台件。年末共有常规气象站19个,其中全县5要素区域气象站3个,4要素区域气象站8个,单要素区域气象站3个,土壤水分站4个,农田小气候站1个。地震观测台站1个。
全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484人,在校生13276人,毕业生2490人。普通高中招生2542人,在校生7755人,毕业生2512人。普通初中招生6813人,在校生19819人,毕业生5389人。小学招生4750人,在校生35961人,毕业生682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432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59人,在校残疾儿童192人。全年共安排“两免一补”经费200.8万元,实际发放194.16875万元,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873人次。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5954户。全年邮政累计订销报纸、杂志545.59万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71卷(件),档案资料利用284人次,查询3828(卷)件。
全年全县旅游接待总量1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00万元。共有旅行社16家。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25个,其中医院7个,在医院中有综合医院5个,中医医院1个,护理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5个,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22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7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2588张,其中医院1679张,卫生院784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保健院)125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5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60人,注册护士946人,技师(士)222人,药师(士)101人,卫生监督员20人,其他人员204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547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02人,诊所人员234人,村室人员13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卫生技术人员79人,卫生监督员20人。全年总诊疗人次9555014人次,总出院人数59766人。其中医院诊疗人次3626905人次,出院人数45200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5892586人次,出院人数13528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保健院)35523人次,出院人次1038人。
全县开展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20余场次,累计参加人数4000余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3000余人。共成立体育协会11个,体育俱乐部2个。已完成11个乡镇全民健身辅导站、219个行政村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建设,实现体育组织全覆盖。全县体育场地面积96.34万平方米,人均2.43平方米。社会足球场建设完成2块11人制足球场,31块五人制足球场。
全县现有亚洲草地滚球基地、望景体育基地、同盟健身中心等民营体育运营企业30余家;注册的体育销售企业400余家;以新乡市嘉葳体育设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体育生产企业100多家。
拥有国家、省、市特色学校26所,其中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幼儿园3所,省级特色学校9所(含乒乓球、武术、体育特色园),市级特色学校3所(含篮球、田径、乒乓球、无线电测向)。省级体育基地4所,省级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一校一品”示范性学校4所,省级最美大课间学校11所。体育教师专职245人、兼职182人,各级专职体育教研员28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县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1.04%,单位GDP能耗下降5%。
全年全县地表水质量质量Ⅳ类水体比例100%,水质为劣Ⅴ类的比例为零。PM10平均浓度(剔除沙尘后)为91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剔除沙尘后)为57微克/立方米。
全县年平均气温15.4℃。平均年降水量653.7毫米。年日照时数1924.1小时。
全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6243.9亩,全部人工造林。
全年全县共发生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
注:
[1] 本公报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经最终核实,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887051万元,比上年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为16.4:4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