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体育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我县乒 乓球传统优势,重塑“乒乓之乡”名片,推进获嘉各项事业协调 快速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1.到2025年,初步建成“乒乓之乡”基础体系。全县乒乓 球运动示范单位达到20%,乒乓球特色学校达到30%,乒乓球 场地设施覆盖率达到80%,乒乓球技能列入中招体育考试项目,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人数达到3万以上,带动全民健身运动蓬 勃发展,居民健康意识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2.到2030年,基本实现“乒乓之乡”建设目标。创建国家 级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1个,“同盟杯”乒乓球公开赛成为全 国知名赛事,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乒乓球队员3名以上;乒乓球 产业初具规模;再次掀起乒乓球运动高潮,参与乒乓球活动人数 达到10万人以上,“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成为群众生活新风 尚。
二、重点工作
(一)加大乒乓球场地设施建设力度
1. 加快乒乓球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负责本辖区乒乓场地 设施建设,每村建成室内乒乓球活动室和室外乒乓球场各1个, 各企业建成1个室内乒乓球活动室或室外乒乓球场。县直各单位 建成不少于1个室内乒乓球活动室。每所学校建成1个室内乒乓 球活动室或室外乒乓球场。全县室内乒乓球活动室超过300个, 室外乒乓球场超过500个,乒乓球台达到2000个以上。
2. 打造国家级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建成符合乒乓球专 业训练标准的训练馆和体能训练房,配齐选材、机能评定等仪器 设备,申报乒乓球省市联办重点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国家级乒乓 球青少年训练基地。
3.建设高规格乒乓球比赛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乒乓球训练馆、比赛馆等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县体育馆设施设备,为组 织大型乒乓球赛事做好准备。
(二)夯实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基础
1、普遍开设乒乓课程。把乒乓球运动纳入各学校校本课程, 乒乓球特色学校每周安排1节乒乓球课,其它学校每月安排1节 乒乓球课。乒乓球技能列入中招体育考试过程性评价必选项目, 全员开展乒乓球校园联赛活动,以考促学,以赛促练。支持各学 校乒乓球俱乐部、乒乓球社团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乒乓球业余训 练,使乒乓球成为我县中小学生基本技能。
2.配齐配强乒乓师资。编制、人事部门根据我县乒乓事业 发展需要,多渠道招聘高水平教练员;教体部门鼓励体育教师转 岗教练员,聘请社会乒乓球人才兼职教练员,满足全县中小学乒 乓球教练员需求。成立县乒乓球专家教研组,开展乒乓球专业训 练、乒乓球游戏、乒乓球操等集体研讨,形成教学体系。
3.大力弘扬乒乓文化。各学校组织宣传我县“乒乓之乡” 知识,在研学旅行、思政课、校园文化中增加“乒乓之乡”内容; 定期举办乒乓球嘉年华等各类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感受国球精 神、厚植乒乓情怀。
(三)提升全县乒乓球运动普及水平
1. 健全组织网络。发挥县乒乓球协会、乒乓球俱乐部作用, 广泛吸收乒乓球爱好者成为协会会员。各乡镇、县直单位、民营 企业以及街道社区组建相应乒乓球分会,负责区域内乒乓球活动 安排,教体部门做好考核指导,推动社会乒乓球活动遍地开花。
2.开展常规活动。持续做好乒乓球运动示范单位(乡镇、
村)创建活动,以创建带提升,以活动促和谐。培养乒乓球社会 体育指导员200人以上,明确指导要求,完善激励措施,提高群 众乒乓运动水平。各单位组建“一把手”为组长乒乓球队伍,定 期训练,积极备战,丰富文化生活,展示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精 神面貌。
3.注重赛事引领。各单位每年至少举办1次乒乓球赛事活 动,教体局、团县委、工会“五一”节前举办县乒乓球比赛。自 明年起,县政府每年组织“同盟杯”乒乓球公开赛,邀请全国各 地乒乓球顶尖选手到我县以赛会友、展示球技。发挥好我县在外 乒乓名人作用,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高水平乒乓球赛事 落户获嘉。
(四)加快乒乓球人才培养
1.畅通育才渠道。构建以县体校为龙头,县乒乓球特色学 校为支柱,各中小学为基础的梯级乒乓球人才选拔培养网络,以培养乒乓球后备人才和名牌高校体育特长生为重点,基层学校筛 选、储备“种子”,乒乓球特色学校选拔、培养“苗子”,县体 校科学管理、专业训练“尖子”,保证运动员训练有成绩、升学 有出路。
2. 优化教练员队伍。设立高职称、高水平教练员,优秀退 役运动员绿色通道,壮大我县职业乒乓球教练员队伍,组建县成 人乒乓球队和县青少年乒乓球队,参加全国高水平比赛,动态管 理,优胜劣汰。
3.完善激励机制。制定竞技人才培养奖励办法,高水平教 练员(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以上称号)享受县级特殊人才补贴、 教师周转房政策。获国家级(体育总局、中国乒协组织)比赛团 体或个人1—3名,教练员和运动员各奖1万元,每向国家队(省 队)输送1人并成为在编队员奖励30万元(10万元)
(五)推进乒乓球产业发展
1. 加快乒乓球产业引进培育。充分发挥我县乒乓球运动品 牌效应,开发培育乒乓球用品、技能培训、运动健身、比赛组织、 体育旅游等乒乓球产业市场,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增强乒乓 球运动的发展活力。
2.推动乒乓球赛事市场化运行。积极打造富有市场前景的
高端乒乓球品牌赛事,深入挖掘赛事经济潜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赛事举办、赛事开发、文化交流等活动,吸引商家参与赛事冠 名、赛事赞助、赛事广告,做大做活做优乒乓球赛事经济。
3.促进乒乓球产业与我县同盟文化、乡村休闲、花卉观赏、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各乡镇结合自身特点开发户外乒乓球运 动项目,发展乒乓球“养生、养心、养老产业”,推广“运动处 方”,以乒乓球场地设施建设为载体,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实 现体育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 陈伟为组长,西工区管委会主任、教体局局长张世涛为常务副组 长的振兴“乒乓之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全县乒乓球振兴 发展有关事宜。各单位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一把手”积极参 加乒乓球训练,带队参加比赛,逐步形成领导带头、骨干牵头、 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舆论宣传。县融媒体中心要开辟专栏,宣传报道 振兴“乒乓之乡”有关工作和活动。城管部门要规划1个乒乓球 主题公园,住建部门规划1条乒乓主题宣传街,在城市中融入乒 乓元素,彰显乒乓文化。教体部门要规划1个乒乓文化展览馆, 宣传我县悠久乒乓历史、优秀队员、骄人成绩。各单位要通过丰 富多彩的形式,加大“乒乓之乡”宣传,营造人人支持乒乓事业, 参与乒乓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长效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每年拿出 100万元用于振兴“乒乓之乡”建设;筹建县乒乓球发展基金会,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乒乓球运动发展;人事部门根据实际需 求,安排教练员招聘名额;高中招生优先录取县乒乓球队员。各 单位要设立专项经费,在人员安排、器材配备、阵地建设、活动 开展上足额保障,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强化督导考核。振兴“乒乓之乡”列入政府目标考核 和文明单位创建内容,出台考核细则,严格执行年初部署、季末 考核、年底结账的考评机制,对领导重视不够、工作进展缓慢的 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相关阅读:关于振兴“乒乓之乡”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