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
曹德强与蔬菜大棚的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01-07
        冬至过后的数九寒天里,万物枯败、廖无生气。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在太山乡胡郑村的一座蔬菜大棚里忙着采摘,汗水和喜悦洋溢在脸上,他就是曹德强。
  曹德强,一个普通农民,现在在太山乡润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从事包棚工作,谈到与大棚的结缘,曹德海饶有兴致的说:“我几年前一直做着塑钢生意,这几年市场竞争太厉害,资金不好回拢,正好我们村成立个蔬菜合作社。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的心理来这干,干了一年以后,效益还差不多,能挣个十几万块钱,现在塑钢生意不做了,专心地从事大棚蔬菜行业,觉得在土地上,还是能挣个钱的,而且比较牢靠一点。”
  多年来,曹德强一直在寻找致富路。他种过地,也做过塑钢门生意。在残酷地市场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碰壁,但他始终坚信,坚持是成功的基础。2013年,听说村里成立了一个蔬菜种植合作社,就过来看看,他被眼前成片的蔬菜大棚吸引了,决定要来试一试。包棚初期,家里人都不赞成,父亲说,这年头,种地有个啥出息,还能种出个金疙瘩来?妻子也总埋怨,以前做塑钢,好赖说出来是个小老板,现在倒好,成种菜的了!但曹德强并不气馁,他外出取经学习,上网查阅有关种植知识,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班,终于掌握了丰富的蔬菜种植技术。第一年包棚,收益了十二三万,父亲想不明白这种地还真能种出金子来!妻子不唠叨了,还天天跟着他下大棚干活去。有了家人的支持,经济收入也有了保障,现在曹德强干劲更足了,没事就往大棚瞅瞅,用他自己的话说,“看着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样,心里喜呀!”
  现在正是迎接春节的消费旺季,西红柿早早的种下了,看着长势良好的菜苗,和那一茬接一茬源源不断送上千家万户餐桌的黄瓜、茄子。曹德强颇为满足的说,“我虽是个农民,但承包大棚让我有了干事业的感觉,让我乐意当个农民,现在我开心的是我的腰包鼓了,更开心的是能实实在在用自己的付出为人民提供新鲜健康的无公害蔬菜,今后我还将继续包棚,包更多的棚,给大家提供更多更新鲜的菜,将来我还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建自己的合作社!”